因此常見一般練習太極拳有年之人,即使在冬天在戶外打拳,也無需戴手套,練習后手還是暖暖的。這說明練習太極拳能促進氣血運行。>>>女人想要瘦腿又美膚只需一動作
中醫學將氣歸納成:元氣、宗氣、營氣、衛氣;其中元氣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宗氣是水谷精微之氣與大自然空氣的混合體,積于胸中,以補充元氣。
營氣行于脈中,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衛氣行于脈外,有溫分肉、肥奏理、司開合的作用。它們的協同作用,保證了血脈的暢通,維持了人體周身各部的功能作用。
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夠自如的進行各種活動。
太極拳補氣血的循環調節效應
眾所周知,太極拳對于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具體到對每一種疾病產生多大影響,人們卻知之甚少。這里僅對太極拳鍛煉產生的調節動脈血壓的效果加以說明。
從科學試驗來看,太極拳鍛煉對于人體動脈血壓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尤其收縮壓練習前后差異顯著。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通過對部分中老年知識分子的對照觀察,發現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肪蛋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的濃度,因此有利于防治或減緩某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情緒變化對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太極拳鍛煉可以通過調節情緒變化,增強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抑制交感神經的興奮等途徑,降低動脈血壓;可以通過增加能量的消耗,促進脂肪分解,減少體內脂肪含量,防止中老年人因過分肥胖而致病。
練太極拳培養氣質
一、平衡
現代社會提倡“和諧”,所謂的生活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總之“和諧”是當今社會的一個主題。
“和諧”指的就是一種相對的平衡。就"小"從自身而言唯有身體平衡才能“和諧”美滿地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而身體的平衡我認為可延伸為:生理平衡、心理平衡和肢體平衡三個部分。
人的生理平衡就是指人體的生理規律,若人體陰陽失調、氣血不暢、五行不諧,則容易萎靡不振、疾病叢生備受病痛的滋擾;正如大自然運轉規律一樣,若人為地破壞自然平衡無疑將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如此例子不勝枚舉。
太極拳的創造結合了《易經》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術;其原理符合人體生理規律和大自然運轉規律;長期習練對調節人體生理規律提高人體免疫力大有益處!
而“心理失衡”又是危害人體和諧的大忌。人,生活在繽紛多彩的世界上,難免會產生失敗感和挫折感從而導致心理的不適應。
這原本無可厚非,然而若對生活中的這種“不順”“不如意”不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時間久了就容易出現思想上的問題也即心理的失衡;長期滋長這種失衡,就會造成嚴重的精神上的疾病。
所以保持一顆“平衡”“平常”之心是獲取快樂人生非常重要的一種心態。所謂“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猛虎趨于后而心不驚”,唯有此才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在練習太極拳時我們極其注重肢體的平衡,只有保持肢體的平衡了,重心才能夠穩定;這就要求在練習時:虛領頂勁、立身中正、屈膝松胯、十趾抓地;做到這些再加乾乾不懈之功才能保證下盤穩固、上肢靈活。
在推手實戰中更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身法以保持自身的重心平衡,同時破壞對方的平衡點將對手擊敗,可見保持肢體平衡是太極拳運動的核心也是實戰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