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古拳論中說“彼不動,己不動;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看的出來,太極拳是被動,借力的拳術,即根據對方的客觀實際做出一定的還擊。
旨在保護自己的同時破壞對方的平衡。所以太極拳是“四兩撥千斤”,而不是“先下手為強;大力打小力”,不是自己主動發個什么力去打人,是借力,借對方的力。
5.由于方法不當導致膝蓋傷病的主要原因
常見社會上的一些太極拳愛好者反映膝蓋疼痛,問是怎么回事,原因很簡單,練法不對。
全球一億五千萬人習練太極拳,太極拳傷膝蓋是為普遍存在的現象,甚至不練拳的人都知道,因此而懼怕參與太極拳運動,因鍛煉而傷了雙腿,傷了雙膝,有失養生保健這一基本初衷。
剖析傷膝的主要因素有兩個
由于過于追求所謂“低架子”,致使形成“跪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膝蓋超過了腳尖”,因而錯誤的膝蓋承重,造成損傷。正確的力量不應該放在膝蓋上,應該在大腿上。膝蓋非正常承重,是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過于追求所謂的“腿部纏絲”而亂擰膝蓋,致使膝蓋與足見朝向偏移、錯位,造成運動型損傷。人體力學告訴我們,正常的情況下,膝蓋應與腳尖朝向一致,這是順應人體之自然本能。
太極拳是自然拳,順應人體的自然運動規律和運行軌跡。刻意的造作、做作不僅失掉太極的樸素、自然的初衷本意,而且還違反了正常的人體運動規律,違背了人體力學。
膝蓋與足尖朝向不能保持一致,致使膝蓋內部的骨骼間非正常磨損,降低了膝蓋的生命質量,是形成損傷性疼痛的第二大因素。
綜上所述,拳友們認識到保護膝蓋的同時,必須注意方法。一要保證膝不過足尖,不過分追求“低架”;二要保證膝蓋與足尖朝向一致,不可亂擰膝蓋。此誤區初學者尤其注意。
6.關于“纏絲勁”與“妄動、亂擰、零碎兒”
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重要勁法,一般伴隨套路中的“下塌外碾’線路才得以實現。我們對纏絲勁的定義是:使對方被纏,且被纏之處,因我之纏繞使對方成“擰麻花”狀而失敗。
很多拳友誤認為纏絲就是自己擰,腿也擰,手臂也擰,手腕也耍,這些都是“零碎兒”,水蛇腰也出來了,哪哪都不閑著。
殊不知這是“太極病”是“妄動”。講義中《練拳諸病》中有詳細的名目,幌肩、水蛇腰、亂挪腰胯等等,告誡拳友們重視太極病,重視中正安舒。
太極拳是深邃的、內斂的、穩重的、安靜的,不是浮夸,不是做作,不是輕浮;不是表面上要故意做出個什么給別人看,故意劃倆圈來顯示自己纏絲了、螺旋了。那是太極“舞”,有失傳統太極之本意。
7.擒拿、摔跤與“太極勁”
練身不練招
傳統太極拳的練功法則是練理不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