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腿部
腿部在太極拳運動的作用變換、身體的穩(wěn)定與平衡中起著決定作用。腿部活動時要求松胯、屈膝、兩腳落,重心穩(wěn)定,動作輕穩(wěn)靈便。練習時,要求兩腿進退虛實分明,除起勢與收勢外避免體重同時落在雙腿上。
承受全部或大部分體重的腿為實,另一腿為虛。虛腳起著一個支點的作用,如虛步的前腳和弓步的后腳。
邁步時,一腿支撐體重,穩(wěn)定重心,另一腿緩緩邁出,腳跟先落地,然后過度到全腳掌落地;后退時,腳掌先著地,然后慢慢踏實;橫步時,側也腳先落腳尖,然后腳掌、腳跟依次落地。跟步、墊步都是先落腳尖或腳掌。腳的起落要輕巧靈活。
腿的進退要求先提膝后提腳跟。只有膝部放松動作才能輕盈。在步法中應屈膝時就要屈到一定程度,無論單腿獨立或雙腳負重,自起勢到收勢膝關節(jié)都應保持輕度屈曲。
步法的轉換應注意踝關節(jié)的配合。如腳尖上翹、下垂、內扣和外撇動作都要緩慢輕柔,轉動時一般以腳掌為軸,如簡化太極拳自起勢變成野馬分鬃時,右腿以腳掌為軸,而腳跟移動后撐,動作就比較靈便舒適。
正確的步法變換除了注意腿部姿勢外,不必須靠運轉腰胯,不會正確運轉腰胯,動作就生硬,上下不協調。所以太極拳有“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步隨身換”的說法。說明太極拳運動要注意步法與腰胯的正確變換。
(七)臂部
做好臂部姿勢重要的是沉肩墜肘和坐腕,肩關節(jié)放松,使胸背部放松,達到上肢輕松靈活,下肢沉實穩(wěn)固。肘關節(jié)必須保持微屈是為了松沉肩關節(jié),便于臂的屈伸回旋與動作虛實轉換。
手臂一伸一屈不可平出平入,直來直往。腕部與前臂的旋轉動作亦要表現出來。
腕部要松活。定勢時或手掌前推至終點時,腕部要微微下塌,掌指微展直,即為坐腕或塌腕,手臂屈回時,指掌又徐徐變成微彎的含蓄狀態(tài)。
手和肩的動作要完整一致。手不可過度向前引伸,以免把臂伸直,達不到沉肩墜肘的要求。但也不可過分地沉肩垂肘,影響手向前引伸,易使臂部過于彎曲。
運動時,臂部始終要保持一定的弧度,掌 的推收動作不要有明顯停頓,這樣才能做到連綿不斷,輕而不浮,沉而不僵,靈活自然。
習太極拳的八大要領
(一)心靜體松
“心靜體松”是練太極拳的基本方法,也是掌握好其它方法的保證。“心靜”是指內心安靜,就是說練拳時要盡量排除雜念,專心致志練拳,把精神集中在動作上,用意念導引動作,做到“意到身隨”。
“體松”是指精神與軀體都放松,身體處于舒松自然的狀態(tài),而不是身體疲塌松散。松是為了行氣,使氣血暢通。
(二)連貫圓活
“連貫”是指太極拳各動作間自然銜接,沒有明顯停頓,使整套動作節(jié)節(jié)貫穿,連綿不斷,就是過去所說的勢斷意連或勢斷勁不斷。
“圓活”是指動作變換自然,而不停滯的意思。表現在上肢始終保持自然彎曲,多保持空間的圓形、弧形、螺旋形或不同的曲線運行,防止手臂直出直入和轉死彎、拐直角的現象。
(三)虛實分明
虛實分明為太極拳主要特點。從動作整體看,一般是動作達到終點定式為“實”,動作變換過程為“虛”。從局部看主要支撐體重的腿為“實”,輔肋支撐或換步的腿為“虛”;體現動作主要內容的手臂為“實”,配合的手臂為“虛”。
在勁力的變換中沉著、充實的動作為“實”,輕靈、含蓄的動作為“虛“。分清動作和部位用力要求沉拳,虛的動作和部位要求輕靈、含蓄。如動作達到定式或趨于完成時,腰脊和各關節(jié)要注意松沉、穩(wěn)定。動作變換運動時,全身各關節(jié)要注意舒松、活潑。
初學太極拳者,應首先注意兩腿的虛實,動作要平穩(wěn)地過度,待腿的動作虛實分明后,再體會上肢與整體的虛實,這樣才能逐漸提高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