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點集中在箭的尖端,才能有穿透力。如力量不集中,發放不能致遠。已故太極拳汪永泉老師總結為一句話“要點不要面,要面兩不便”。意思是說發勁一定發點,否則發得不遠會造成雙方糾纏在一起進退維谷的局面。
九、跟步
向對方發勁時必須有步法的配合才能取得大的效果,《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力由脊發,步隨身換。”即步須根據發勁的需要而轉換,如發勁時后腿跟上半步,前腿亦隨之前進半步,使我之步伐前移,發乎范圍加大,將對方發之更遠。
即所謂“進之則愈長”。進退步伐大小,均應根據實際需要而定。
十、挫意
我發勁時應含有挫意,《拳論》中說:“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此處挫力應為發手時先下后上走曲線的發力。應使對方在著力時有騰空而起似斷線風箏般的被發出的感覺。
定太極推九個勢
掤勢
甲(黑衣者)、乙(白衣者)兩人的右腳均向前扣邁一步,均伸右臂腕相粘。此時,務要立身中正安適,沉著松靜,輕松圓活,不用拙力。
繃式支撐必須以意貫勁,肩與肘要放松。乙用雙掌搭按于甲之繃手右臂肱坐左腿,以右臂支撐斜持于乙面前,掌心向己面,指尖擰挫向上,以左掌堵乙右臂中節。
要點
繃式粘著,精神貫注,松靜沉著,以靜待動,外柔內剛,猶如蓄勁張弓,伺機待放之勢。
捋勢
甲之繃手斜持于乙面前,乙右掌柔托化甲之右肘中節。甲急抽腰胯以左手接塌乙左掌腕部,右掌順勢插花于左腋下扎掌,向里旋臂腕,由甲肩部進行裹捋,右掌塌梢節,以掌腕捋乙根節,以肘鎖乙大臂肘部,使乙身向前傾,失去重心。
擠勢
甲用插花由乙方左腋下滾旋臂腕,右掌順勢由乙肩部裹捋,左手塌其梢節。右掌捋乙根節,從臂肘鎖乙根節,從臂肘鎖乙大臂肘,使乙失去重心。
乙在不得力時身與臂欲向回抽撤,甲乘勢借力,以右臂肘下沉,翻右掌擠乙胸部,掌心向面部,左掌扶按于右按手掌心于腕部。乙身已向右折,失去重心。
要點
擠勢兇猛,發力如箭出弦,化發自如,神速靈妙。
按勢
乙被甲用擠掌擊胸而身向后折,乙用右臂掌封擋甲之擠掌,并急向右抽胯,左臂掌由下向上抄疊,欲化甲之擠勢。甲乘勢用雙掌按乙兩臂,一掌按乙之右肩部,一掌沉按乙之臂肱,形成十字交叉狀。按勁勁沉力整,乙方不易活變。
要點
繃捋擠按四勢粘連不脫,銜接緊湊,重心穩健,往返折疊,循環莫間。按勢發力,勁在腰功,吞吐變化,一氣貫串,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