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補肺
練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從而加強了肺主氣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肅降。通過吐故納新,能進一步推動氣血在全身的運行,使身體各部都得到營養與活力。
練拳時使肺的呼吸與皮毛的開合聯系起來,與動作的開合虛實和起伏轉換結合起來,練拳后皮膚溫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肺氣的宣發和水道的通調,并能充衛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膚潤澤,感覺靈敏。
五、固腎
太極拳論認為“腰為主宰”,“命意源頭在腰隙”。故練拳時十分重視腎之府——腰的作用,以腰為軸來帶動四肢和全身協調運動,使勁路完整,氣機暢達。
要“牽動往來氣貼背”、“中氣貫脊中”;還要懸頂、吊襠、提肛、尾閭中正,以加強腎命并調通任督二脈之氣。并且以心為令、氣沉丹田,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這樣就加強了兩腎和命門的功能,使腎精充實、陽氣旺盛、行動輕捷、二便調和、骨強齒堅、發澤耳聰。
六、益腦
腦為髓海,是精髓和神明高度聚匯之處,為生命要害所在。練太極拳通過心靜用意、心神安定,協調地完成各種動作,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鍛煉作用,加強了大腦的調節功能。
又因腎主骨,骨生髓,腎通大腦,所以腎氣旺,任督二脈暢通,就能使髓海充實、精神飽滿、思維靈敏、記憶力強,起到開發智力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七、調氣、和血
練拳時要“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氣遍周身不滯”。這樣可以使全身之氣機通調無阻,氣運血行,血脈自然和順。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
太極拳以氣運身和“運勁似抽絲”的練習方法,通過“立如平準,活似車輪”的軸心運動,周身關節之間,如螺絲形運于肌膚之上,纏繞往來以暢通經絡,調和氣血。
這樣就可以達到氣運血行、血旺氣足、血脈和順、氣機暢達、精力旺盛、抗病力強的效果。
八、煉性、怡情
長期練太極拳,可以陶冶性情,培養沉著從容、溫和冷靜、耐心細致、做事有恒、意志堅強、樂觀進取等優良性格。練太極拳后,會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恬淡安然,不為七情、六欲所困擾。
如有煩惱,在大自然之中,覓個幽靜之處,練練太極拳,可使雜念消除、心平氣和。工余學后,休息閑暇之時,練太極拳是一種積極的休息、健康的消遣、高尚的娛樂和良好的情感操練。
太極拳的手型和步型動作要領
一、手型
太極拳的基本手型分為掌、拳、勾三種。
1.掌
太極拳掌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攏,但也不要太開,以手掌寬為度,大拇指自然松弛,虎口自然圓開,掌心不要太凹或太張,以自然舒適為度。食指領勁,用意不用力。掌形成瓦棱狀。
2.拳
太極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攏,一起向內卷屈,手指肚貼于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內勾。拳握的不宜緊或太松,應以自然握實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