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云手”步型的橫走太極步法
1、先站好“單鞭”的左弓步,兩手自然垂立。
2、左腳內扣,左胯根內收,身體稍右轉,同時松開右腿腹股溝與右腳踝關節,順勢帶動右腳跟、腳掌離工起來。
3、松腰、塌胯、垂臀,左邊身松沉到腳底,同時右腳松開往上飄起,一沉一提,順勢把右腳收回至左腳的旁邊,腳趾點地,是站個左實右虛的半蹲平行并立步(左右腳相距大約兩拳之寬)。
4、右腳由虛變實,右腳掌、腳跟落下貼地.松腰、塌胯、垂臀,右邊身松沉到腳底。接著右胯根內收,扣胯帶動左腳松開往上飄起。左腳掌、腳跟寓地起來。一沉一提順勢把左腳側向橫邁步,腳趾點地。
5、右腳利用松沉到腳底的地面反座力緩惺撐起,同明松胯國襠的把部分重心從右腳轉換到左腳,是站個松胯國襠、虛領頂勁的馬步。重復2至5個步驟繼續練下去。
太極步分為慢練法和快練法,一般先學好慢練法,待此嫻熟后再學快練。當太極步熟練后,松活、輕靈、沉穩的質量能提高了一個檔次,就可學習太極步快練法。
快練法與慢練法在感覺上有所不同,快練法所邁之腳是有關相應的腰胯領起彈出的,換句話說.所邁之腳是丹田內氣領起彈出的。值得注意的是。
太極步快練法比起慢練法的步法虛實更為講究,像郝公月如所說“虛非全然無力、內中要有騰挪,即預動之勢也.非全然占煞”.還要在氣勢上神似靈貓捕鼠之撲勢,這是太極步快練法的靈感。
練太極步的動作分解
1、坐腿轉腰胯
重心自右腳涌泉穴略后移至右腳跟,腰右轉,收右胯,撇右腳,漸漸坐實右腿〕重心100%在右腳〕,右膝與右腳尖上下相應,臀部與腳跟齊平。
2、一動無有不動
當以右腳跟為軸往外撇時,合左胯,當右腳掌一著地,左腳跟應隨之離地外展,以便身法,步法相隨和動作順達。
3、肩胯相合
腰右轉時,肩也轉,胯也應同時右轉。如果腰肩轉而胯不轉,則成了扭腰,因此說轉腰胯比說轉腰更確切。
4、內勁潛轉
腰胯右轉時產生的內勁,經腿,膝至腳跟,像鉆頭似的右旋入地,右腿穩固了,邁左步方能做到輕靈,穩健。
5、兩肩齊平
腰胯右轉時,不應出現右肩低,左肩高的現象,以免破壞立身中正。
6、點起點落
提左腳不要蹬地而起,不要擦地拖起,也不要全腳掌同時離地,而是腳跟外側先離地,然后腳掌內側離地,猶如從泥漿中輕輕地,慢慢地將腿拔起,點起點落是邁太極步的規律之一。
7、旋踝轉腿
提左腳時,左腿〔膝〕應內旋:左腳前伸時,左腿〔膝〕要外旋。當然其旋轉的幅度,要比旋腕轉臂小得多,不要做得太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