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呼吸自然
呼吸是打太極拳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孰不知,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提高太極拳演練水平起著重要作用。
練習太極拳要求呼吸深長均勻,通順自然。根據練習者掌握技術水平的過程和個鍛煉的體會,在合乎自然的原則下,采取自然呼吸,拳勢呼吸、腹式呼吸。
拳勢呼吸是指呼吸隨拳勢的變化而變化,按照起吸落呼、開吸合呼、上吸下呼、后吸前呼的原則,使呼吸的節奏與動作自然配合。
這種呼吸方法是根據胸廓的張縮,隔肌活動的變化,在符合動作要求與生理需要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呼吸能提高氧的供給量,加強橫隔膜的活動。
此外,還有腹式呼吸。腹式順呼吸,是指吸氣時腹部向外穿突起,呼氣時腹部自然內收。腹式逆呼吸,是吸氣時腹部內收,而呼氣時腹部外突。
以上這些呼吸方法,不論采用哪一種,都應該自然,勻細,徐徐吞吐,要與動作自然有機結合,只要呼吸與動作配合得當,就可以使動作更加協調。
對于初學者來說,首先要保持自然呼吸,動作不受呼吸限制,呼吸也不要受動作約束,如果強行求之,會產生憋氣,而導至動作僵硬。動作熟練后可以根據個人鍛煉的體會,毫不勉強地隨動作的快慢,幅度的大小,逐漸過渡到拳勢呼吸。
當然,在太極拳套路演練中,無論技術如何熟練,仍然提倡以拳勢呼吸和自然呼吸相結合的方法。
六、形神兼備
打好太極拳,除了掌握動作規格,努力提高心靜體松,連貫圓滿,虛實分明和自然呼吸的演練技巧以外,還要注意演練時的精神表現,即太極拳要求的“精氣神”,做到形神兼備。
所謂“精神”,是指導在太極拳演練中對演練技巧總體感覺的外在氣質的表現。精神是對形體的理性控制和把握,是對太極拳內涵、勁力、協調、節奏、氣息、風格的全面理解,并通過外形動作表現出太極拳的氣勢和神韻。
李德印先生在講到如何打出太極拳神韻時曾說:“要用你所表現出的‘精氣神’打動裁判,征服觀眾”。
在演練中,首先要做到全神貫注,對周圍的人、景、物應視而不見,旁若無人,要有攻防格斗內在意識,表現出勇敢,機敏,沉著,無畏的氣質,應該是神志舒展,含而不露。
其次,注意眼法與肢體動作的協調配合,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法是體現精神和氣質的重要環節。所以要有“手眼相隨,手到眼到”的說法。
在演練中,不善于運用這種眼法,動作就沒有生氣,套路就會成為呆板的動作羅列。如果眼神的一招一式配合恰當,就會把內涵的意識充分表現出來,使整個動作更加協調,而富有感染力。
演練技術中,眼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注視”,另一種是“隨視”,“注視”是指眼神平視前方或注視前手,多用在定勢和瞬間停頓時,“注視”時要把“伺機而動”的內在精神表現出來。
“隨視”是指眼神追隨著身體某一部位或器械的某一部位運轉,直到動作完成,即勢動神隨,手到眼到。“隨視”多用于換勢。
不論使用哪種眼法,都要像完成動作一樣,用意念去引導,故也有“意動神隨”之說,一般來說,眼神注視和隨視的方向和位置,與意念貫注的部位一致。
在演練中,眼神既不能怒目瞪睛,也不能神志松懈;即不能目光呆滯,也不能故做姿態,神態要自然、貫注、舒松、含蓄。“形似”是“傳神”的基礎,“傳神”是“神似”的內在表現,忽略任何一方都不能收到“形神兼備”的動作效果。
對于初學者,必須先生形后生意,先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功夫。就像練寫毛筆字一樣,應先練正楷的筆劃正確,間架端莊,外形端正了,再講究運筆的逆入平出,收筆藏峰;然后練習行書,草書,乃自揮灑自如,自成法度。
掌握太極拳基本技術,并能在復雜、連貫的套路中處處保持正確的動作姿勢。在此基礎上,再去進一步理解動作內涵,去學練勁力,體現協調,表達精神,注重節奏,提高演練水平,展現出太極拳的韻味。正確掌握動作規格,提高演練水平,二者不可偏廢。
結語:綜上所述,想要提高太極拳的境界,須在練習中慢慢滲透太極拳的要領。練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于求成。想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擺放好練拳的心態,放松身體,達到無為而不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