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人老腿先老,隨著年紀的增長,骨骼里的鈣質流失。太極拳的好處增加骨質密度,促進鈣吸收。太極拳的特點陰陽變化,調節身體協調性,降低摔跌風險,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楊式太極拳吧!
練習楊式太極拳可防骨質疏松
太極拳運動不斷被研究,證實太極拳不僅對器臟功能有好處,對骨骼也有益處,練太極拳能延遲骨骼衰老十幾年。
香港中文大學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雖然楊式太極拳在鍛煉肌肉方面可能不及其他負重運動,但在紓緩精神壓力方面確有相當的功效,并可防止骨質疏松。
這項報告稱,練習楊式太極拳后,運動者的血壓及脈搏減慢,而且楊式太極拳運動量較小,又能增加關節的靈活度,對預防骨質疏松癥或改善骨質疏松者的生活質量很有幫助。
楊式太極拳成了現代人養生運動,楊式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男女老少皆適宜,同時練楊式太極拳能提高骨骼柔韌度。
香港中文大學正在研究一套新的楊式太極拳運動,這項運動除能有針對性地預防骨質疏松癥外,更具改善心肺功能、消除壓力等功效。
習楊式太極拳注意保護膝蓋
但這個看似柔和舒緩的運動,習練時也要講求科學性,如果練得不得法也會造成傷痛。國家體育中心專家介紹,膝蓋的病痛是習練楊式太極拳者較為常見的現象,這與這項運動長時間處于半蹲姿態、負荷過重有關。
因此,有必要提醒廣大楊式太極拳愛好者,習練太極也要講求科學。一些愛好者常常一氣兒練幾個小時,把自己會的所有套路全都習練一遍,結果造成膝蓋疼痛。
練習太極拳多處于半蹲狀態,膝蓋承載著整個身體的重量,加上腰部轉動,若是受力不均勻就會造成膝蓋損傷。
大眾健身不是競技體育,其實不必“更高、更快、更強”,要注意掌握科學訓練的要領,而這又是傳統武術師徒傳授方式常有的不足。
如果要避免楊式太極拳訓練中的膝蓋傷病,遵循循序漸進的健身規律,運動量要慢慢增加;要掌握正確的太極技術動作,比如蹲的姿勢、膝蓋前傾的位置一定不能超過腳尖。
只要太極鍛煉之后心跳不狂、有神清氣爽的舒服感時,那就是達到了目的。如果感到累就要適可而止,或者在套路換項之間增加休息時間。
練楊式太極拳增加骨質密度
1.對骨髂的作用
堅持練“基本的擺動”和套路,可使脊柱和各關節強韌和靈活,矯正它們的姿態。
因此有助于防治頸椎病、關節炎、脊柱異常、神經痛等病,還能給骨髂施加適度的物理刺激,使骨髂逐漸增強。
至于太極拳是否能直接加強骨髂的血液循環,雖然尚不清楚。
但肯定說它有助于使植物神經功能穩定,內分泌腺功能增強,新陳代謝順暢,從而使骨骼的血液循環旺盛,復合礦物質供應增多,使骨骼本身得到增強。
2.對肌肉的作用
消除僵勁,能使所有肌群和關節參加活動,因而各肌肉單位的負擔就減輕了。
另外,支配肌肉的神經緊張性減小,使血液循環更為良好,肌肉的營養和氧的供應更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