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腳趾
腳部有6條經絡及眾多穴位在此交錯匯集:腳髁以下穴位51個,其中腳掌穴位15個。腳掌與地面的磨擦,能夠刺激腳掌上經絡與穴位的運動??梢园茨π呐K、刺激肝膽胃脾腎及膀胱等內臟器官,從而增加這些內臟的活力。
所謂的貓步,是先讓腳后跟輕輕點地,再象滾雞蛋一樣讓腳掌抓住地面,終讓五個腳趾扣緊地面。人體50%的經絡在雙腿。因此,太極拳通過腿部運動,就起到了疏通穴道、按摩經絡的效果。
整個太極拳的全過程,必須始終保持有一只腳掌為“實”:實腳掌能夠承受100%的身體重量。一定要腳掌扎根大地獲取力量,千萬注意,不能讓膝蓋過分受力。任何時候沒有實掌支撐,膝蓋就必然受到損傷。
實掌護膝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要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后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制服。
任何時候,必有一腳掌為實承重,是太極拳健身的重要要領。
7、內關穴
中醫認為,氣聚於腕(內關穴),而發于勞宮。所以,常見有武功者,用右手手心(勞宮穴)搭在左手的手掌下部與腕部的結合部位(內關穴)。捋擠式、閃通背、收時的十字手,都有觸及內關穴的體位姿勢,值得注意。
太極拳與提高免疫力
陰陽自和能力,抗病康復能力
人類機體本身每時每刻都處在致病因素的環境中,由于這些環境影響機體,而機體每時每刻都在為適應這些環境而在調整著自身的陰陽平衡。這就是中醫病機學說的正邪相爭、陰陽平衡說。
中醫稱致病因素為邪氣,機體調整陰陽氣血平衡的能力為正氣。一個人受到病邪的侵襲,由于體質稟賦和病人當時的陰陽狀態的不同,其表現出不病--病--健康的過程也不同。
依靠自身機體的正氣,調整陰陽相對平衡而不得病,或得病后能夠及時地使陰陽氣血恢復相對平衡狀態的能力,中醫稱為陰陽自和能力,《內經》稱之為正氣,相當于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
事實上,藥物、針灸、按摩、營養等治病手段,也只是培補人體正氣、增強陰陽自和能力,調整陰陽氣血相對平衡,實現治病康復。由此可見,培補正氣和平衡陰陽就是提高人的抗病康復能力和免疫力。
養生太極拳,提高陰陽自和能力的自我修煉技術
養生太極拳就是通過練拳養氣,行氣通經,平衡陰陽,協調五臟,來提高自身機體的陰陽自和能力,即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和免疫力的自我修煉技術。
動功入門,培補正氣
動功入門,就是學拳強調“練”,要 "學一式、練一式,學練結合,以練為主"。
練拳是運動。運動能動搖肢體、活動關節,以強壯筋骨肌肉。練養生太極拳除了能強壯筋骨肌肉外,還能培補正氣。
養生太極拳動靜相生,虛實剛柔,有變有常,是一種科學的健身運動。練養生太極拳,能發動機體多層次結構(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分子的運動。
以吸收天地之清氣,與谷氣并而充養全身,能促進機體內精微物質(精)化生為"氣"。"動而生陽",這種科學運動而化生的氣是為"陽氣"。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陽氣又稱"衛陽"、"衛氣",其主要功能是保衛肌表,抵御外邪,溫煦臟腑,潤澤皮毛,調節體溫是一種具有抵抗病邪的功能的物質,中醫學稱之為正氣。
按現代科學的說法,通過科學的健身運動,機體內有機元素的合成代謝、分解代謝,化生成為機體生命活動和生理活動提供能量的物質形式——"氣"。這個"氣"能增強生命活動及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的調節的能力,《內經》稱這種物質為“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