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但是錯誤的練習太極拳卻會引起膝蓋疼痛。按照太極拳教程正確姿勢練習,就不會造成膝蓋疼痛,不僅如此,還能促進鈣吸收,下面我們一起研究下膝蓋痛能練太極拳嗎?
膝蓋痛能練太極拳嗎
大家都知道,練一套拳法,下身多處于半蹲狀態,全身的重量都在膝蓋處,而且還有轉身等動作,若是受力不均勻,極易造成膝關節損傷。
在常人眼里,太極拳動作柔和、運動強度小、沒有危險,很適合老年人。然而,醫院卻經常接診到這樣的患者,打太極拳后出現關節疼痛加重。
廣州醫學院疼痛科醫師指出,太極拳的標志動作是馬步蹲襠。有資料顯示,人體屈膝30度,膝關節承受壓力和體重相等;屈膝60度,膝關節壓力為體重4倍;屈膝90度,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6倍。
膝關節疼痛常出現在初學者身上,因為對力的掌握不正確,而且常有練外不練內的現象,錯誤的練習加重膝關節。
膝關節如長期處于緊張和負重狀態,膝關節負重過大,引起膝關節疼痛,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
打太極拳膝蓋疼查找兩個原因
廣州白云區的一位太極拳教練何老師表示,打太極拳膝蓋疼的原因有兩個。
首先,打拳前未進行全身肌肉放松、關節活動開,尤其是全身負重大的膝關節。
正確的練習太極拳不僅能保護膝關節,還能促進鈣吸收,防治骨質疏松,降低老年人摔跌機率。
其次,很可能是動作姿勢不規范。初學者一定要跟師,按規矩煉,不能隨意比劃,尤其是步法的虛實轉化。比如:打拳時做弓步,膝蓋不要超過腳尖。當膝蓋超過腳尖時,上半身的重量便全部集中在了膝蓋上,時間一長便造成膝蓋疼。
“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動作技術要領,運動從小負荷開始,中、老年人膝關節病人還是可以練習太極拳的。”
何老師強調,耍太極拳要想達到保健養生的效果,不能只追求外在的“形”,不注重內在的“神”,把“太極拳”當成“太極操”,隨意的模仿和機械的重復。
如何有效預防練習太極拳中可能引發的膝關節痛
一、科學運動預防膝關節損傷
任何體育運動都要提倡科學運動,練太極拳也不例外,太極拳本身就是一項科學的傳統體育項目。科學運動包括心理的和身理的。
心理方面要清靜無為,身理上要周身相隨、平衡協調、內外放松,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比如練拳先熱身,就是科學練拳很重要的環節。
許多人認為太極拳緩慢圓潤,松柔輕靈,不需要做熱身運動。其實不然,太極拳的緩慢運動,更需要熱身。熱身對于習練太極拳者的心理、生理等準備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通過熱身運動,能愉悅身心、煥發精神、更能以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和充沛的精力投入運動;通過熱身運動,能促進血管擴張,加快血液的流速、流量,促進機體微循環的暢通。
使活動部位的局部供血量增加、血紅素和肌蛋白結合釋放氧的能力增強,物質代謝和能量釋放過程加強,改善人體能源的供輸和代謝物的排泄。從而改善和克服肌肉、筋經、骨骼、關節的僵硬狀態,預防膝關節傷害。
科學練拳,就要循序漸進,不急于求成;要勞逸結合,不能無限度、無休止,超負荷地猛練、瞎練、亂練。
長時間不間息的過度練拳,即使訓練方法正確,也會因過度疲勞而使機體傷害,特別是膝關節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如果發現膝關節疼痛,要科學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