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當腹壓減低時,血液則向腹腔輸入,這樣,由于呼吸運動提高了心臟營養血管的功能,促進了血液循環,因而加強了心肌的營養作用,改善了心臟營養過程,有助于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三、增強呼吸機能,擴大肺活量
太極拳采用腹式呼吸(即所謂“氣沉丹田”),要求氣向下沉,與動作自然配合,使呼吸逐漸做到“深、長、細、緩、勻、柔”,保持“腹實胸寬”的狀態,即把胸部由于運動而引起的緊張狀態轉移到腹部,使胸部寬舒,腹部松靜而又充實。
這對保持肺組織彈性,發展呼吸肌,改進胸廓活動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堅持長期練拳者,呼吸頻率會減少,呼吸差和肺活量都比一般人大,打拳時不致氣喘氣急。
四、促進消化功能和體內物質代謝
由于神經系統對內臟器官的調節過程的改善,隔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對肝臟、胃腸也能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
使腸、胃、肝、腎隨之發生適當運動,促進了肝內血液循環,提高了胃腸的張力、蠕動、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增強了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了體內物質代謝(尤其是膽固醇的代謝)。
因此,堅持經常練太極拳,可以增進食欲,減少便秘現象,使血液膽固醇含量下降,由于練拳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膽固醇的含量明顯減少,對預防動脈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五、加強肌肉、骨骼和關節的活動
太極拳螺旋式的弧形動作能使全身各部分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都能參加活動,經過反復地纏繞絞轉,使肌肉能拉長到一般運動所不能達到的長度,長年累月如此絞轉,一張一弛,使肌肉勻稱豐滿,柔韌而富有彈性,并增加收縮的能力。
由于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以及新陳代謝的加強,骨的血液供給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態結構和性能都能發生良好的變化,骨質也變堅固,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方面的性能,不易發生變形和畸形。
由于肌肉和骨骼不斷地作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使關節周圍的肌肉、關節囊和關節韌帶受到良好的鍛煉,增強了關節的穩固性、柔韌性和靈活性。
所以,經常練太極拳的人,不僅骨質堅固,而且關節的韌柔性較好,肌肉活動的協調性也強,能較快地掌握新的動作要領,提高練拳水平,而且很少發生關節脫位、發炎或扭傷等事故。
特別對老年人的腿力衰退、足膝痿軟、屈伸僵硬,行走乏力等衰老現象,起到保健和防治的作用。
六、暢通經絡
中國醫學理論認為,人體的健康與經氣暢通有密切關系,故中醫辯證論治總是氣血并提。太極拳練到一定的時間,一般都會產生腹鳴、指尖酸麻、發脹、針刺等感覺,中醫認為這是體內行氣的現象,是暢通經絡的反應。
太極拳的“主宰于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是鍛煉任脈、督脈、帶脈、沖脈的重要方法。
“主宰于腰”是要求在“虛領頂勁、氣沉丹田”的原則下,腰部松沉直豎地微微旋轉來帶動上下肢的動作,既鍛煉了任、督二脈,又使帶脈(腰部周圍的一圈,經絡學稱作帶脈)膨脹,腎部充實,日久能使帶脈一圈肌肉豐滿,小腹部沖脈有氣勢旺盛之感覺。
這符合中醫理論“腎為性命之原”,“腎壯則精足氣充,神清目明”的學說。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能防治疾病,對癌癥患者也有康復作用。堅持練習太極拳能讓人們身心愉悅,特別是那些常年工作壓力大的人群,長期的壓抑大腦神經,小心疾病纏身。練太極拳能讓你精神放松,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