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堅持練習太極拳對神經系統也有好處
由于練習時動作接連不斷,呼吸要勻、細、深、長,要求大腦高度集中進行指揮,可以鍛煉大腦神經細胞的工作能力,使其反應迅速靈巧,精確協調而不易疲憊。
中醫太極拳防治高血壓有著廣闊的前景,尤其中醫強調治未病思想,在應用太極拳方法防治高血壓中得到充分體現。
太極拳防治高血壓適用于高血壓易感人群和臨界高血壓及1級高血壓患者;而血壓持續在200/120 mmHg以上,或伴有腦和腎臟并發癥,有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嚴重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心絞痛等癥狀,輕度運動后血壓明顯升高的高血壓病人不適合練太極拳。
同時太極拳的降壓效果具有可逆性,如果停止鍛煉,訓練效果可以在2周內完全消失,因此要求患者要持之以恒,只有堅持長期鍛煉,才能達到滿意的降壓效果。
太極拳與中醫的關系
1、中醫基本太極拳方法
太極拳源遠流長,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它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但根據唐豪、顧留馨的考證,是清代陳王庭首創太極拳。若按太極拳的思想淵源,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而確切的形成時間從陳王庭開始計算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可見,太極拳能夠流傳至今,說明歷來人們一直在推崇它。
太極拳運動是中醫養生學中運動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一項傳統健身運動項目,幾百年來經久不衰,其獨特的健身、養生功效,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尤其在 現代 緊張、快節奏的生活情況下,更能顯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主要的太極拳流派有楊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簡化太極拳等。各種流派太極拳的運動量不一樣,所以應根據自身的體質來選擇太極拳的種類。
簡化太極拳簡單易學,運動量不大,所以適合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練習,體力較好者,可打全套簡化太極拳;體力較差者可打半套;體弱和記憶力差的,也可選一些太極拳中的個別動作重復練習。
如左右野馬分鬃、左右攬雀尾、左右倒卷肱、原地云手、收勢等,都有很好的降壓作用。
所以說,練習太極拳的運動量,還是需要大家自行把握的。
2、太極拳的中醫原理
(1) 太極拳與陰陽平衡
太極拳的基本指導思想為陰陽平衡和虛實變化,與中醫學的陰陽學說同出一理。太極拳一招一勢,均要兩手臂同時運轉,合之為一整體,分之為陰陽,相互轉化。
太極拳通過招式的陰陽變化來調節人體內陰陽的平衡,使人體的陰陽處于平衡協調的佳狀態,從而使人臟腑、經絡、氣血協調有序和平衡。
符合中醫“整體診治”和“辨證施治”,即陰陽消長,陰陽平衡,陰陽轉化之觀念,以增強人體系統內部和諧有序達到醫療保健之功,體現了 中國 傳統醫學的治未病思想,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目的。
(2)太極拳與疏通經絡
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有利于通經活絡。太極拳強調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
同時通過適當運動,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于脈氣在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使氣血充盈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
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并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在協調有序狀態。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能消滅三高人群,太極拳的輔助治療效果非常明顯,太極拳的彈性運動能加強血管的柔韌性,這樣能防治突發血管內疾病。練習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太極拳也是現在都市白領必不可少的健身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