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練習太極拳,可使身體和神經得到松弛,改善睡眠
從人的生理來講,除精神的因素以外,呼吸的快慢,身體的緊張等,都能使人難以入眠。太極拳既要用心(腦)又要用體。
通過太極拳的修煉,可以使人神經和身體完全放松下來,不但能使腦子在練拳時得到充分的思維鍛煉,又能使緊張的身體和神經得到松弛。而呼吸和意識經過調節,則能達到息停念住(道教認為無息是真息,無念是真念)這時就會進人物我倆忘。
全身透空的境界,可使身體和神經得到松弛,改善睡眠。此外,練習時肌肉伸縮舒張,纏繞運行,產生肌肉疲勞使體內能量消耗,不但達到健身目的,同時腦神經細胞得到合理調節,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
練太極拳疏通經絡和氣血
1、調息練氣
中醫治病素來重"氣"。生理上講“氣化”,病理上講“氣機”,臨床上講“氣血盛衰虛實”。明代醫家張景岳說:“生化之道,以氣為本,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指出了“氣”在生命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這里的“氣”除指“呼吸之氣”外,更重要的是指人體內存在的“內氣”,也叫“真氣”、“元氣”、“正氣”等。《內經》說:“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
古代醫家劉完素指出“形以化氣,氣耗形病,神依氣立,氣納神存”,指出了氣的重要性。“氣”既是維護人體生命之物質基礎,又是治療各種疾病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維持健康的本能。同時,人的臟腑生理活動的功能也會從氣的狀態及其活動表現出來。
養生太極拳意氣運動的功夫之一是“調息練氣”。古代醫家孫思邈有吐故納新的說法:“凡吐者,去故氣,亦名死氣;納者,取新氣,亦名生氣。氣息得理,即時百病不生。”
另有經云:“氣靜則神怡,神怡則氣足”。通過練氣可以養神、充養元氣而祛除沉疴。所以說通過養生太極拳的調息練氣,有治療形體疾病,強身健體的功效。中醫理論和實踐都說明,調息練氣對治療慢性病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符合科學道理。
2、身心兼修
“形神相因”論是祖國醫學理論的養生理論之一,人的形體與精神密切相關,稱“形神相因”或“形神合一”。“形”是指人體的組織,包括皮膚、血液、肌肉、骨骼、神經等等;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腎、眼、耳、口、胃、腸、生殖器官等等。
“神”是指精神意識活動,也包括了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形和神二者密切相關,互為依存,即“形神相因”。“形神合一”,就是人體組織器官與精神意識及其機能的統一。
范縝的“滅神論”中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而神存,形謝則神滅也”。醫籍《類經》上也載有“形傷則神為之消”之說,養神可以保形,保形又可以壯神。因此,健身當身心兼修,以求形神兼備。
通過體操或外功拳的鍛煉,可以活動筋骨,強壯身體,理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練靜功者則以修養精神為主,認為精神充實可改造身體。分而言之各有道理,合而言之則各有所偏。
達摩大師傳易筋洗髓二經,內家拳主先身后心,養生之道應貴在“身心合修”。養生太極拳注重意氣運動,身心兼修,明足以舒展筋骨,暗足以調和氣血,是形神兼備的健身運動。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56式太極拳教學的好處非常多,練習太極拳能放松神經,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讓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精力更充沛。老年人練習太極拳還能保護膝關節,讓骨骼更健康,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