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
盤架時,經常看到將開為方走成大圓,將合為蓄走成小圓。這樣,整套拳只圓無方,不符合太極拳的陰陽之理。結果是拳架不活潑,變化小,缺氣勢,不能引人入勝,蓋由勁路不清,來路不明所致。
防治
練拳和推手都必須該方則方,該圓則圓,圓盡生方,方盡生圓。方圓相生乃是太極拳陰陽之理。要想走出方圓相生來,在一開一合中必須具備三個勁。
大家都知道,圓是化勁,方是發勁,在方圓之間有個蓄勁。化勁時應松襠活腰,蓄勁時應合襠塌腰,發勁時應扣襠擰腰。松活扣必須適度,松時則散,扣過則滯。松活扣恰到好處,且三勁一氣呵成,不能分離間斷方能練出剛柔相濟的太極拳真功夫來。
丟癟較多
病歷
盤架、推手時,常常發現此處有,彼處無;一處有,多處無。凹凸斷續處處可見,拳勢不圓滿,因此在推手時處處受制。
防治
要學會全面用意,在意的指揮下,周身都要有一定的棚勁,棚勁不能單純理解為向前向上的頂和抗,棚勁是母勁,一切皆由母勁變化而來,棚勁用好,感覺奇妙。用意就是練意,意既能照顧全身,又能突出重點。
突出重點又要照顧全面,全面是為了重點,重點是全面的突出表現。這就是太極拳的整體觀念。任何拳勢的變化都應意變在先,意是指揮官,又是先鋒官。
無論盤架還是推手,周身始終保持動態平衡,同時又要千變萬化,這就叫"身形不變變在中,變中不變在其中"的理論。如果我們做到這一點,拳勢自然舒展大方,緊湊圓活。舒展而不散,緊湊而不癟。
沒有斷續,沒有缺陷,沒有凹凸,功夫久了,就能松沉貫通,內外一致,無論行拳還是推手,都會感到奇妙無窮,丟癟之病自然消除。
強求開合配呼吸
病歷
太極拳之呼吸是太極拳愛好者所關心的一大事,而一些書刊雜志又各說不一,使得練拳者無所適從。我想談太極拳之呼吸,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統,即胎吸、毛發呼吸、及口鼻呼吸。
這三大呼吸系統,不管你意識到或沒意識到,都在完成與大自然交換氣的任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要影響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氣才能下達氣海,才是真正的深長呼吸。
呼吸深長,一般說來,身體健康,壽命長;呼吸越淺,健康越差,壽命越短。通常所說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我認為應該叫胎吸。
方法是用神闕穴進行呼吸,吸時神闕穴(臍輪)帶動肚皮往命門貼,呼時還是用神闕穴帶動肚皮回原處。這樣一收一放,周而復始,任其自然。呼吸時注意防止腹緊,防止憋氣,腹松氣騰然。
56式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神經系統是人體的“司令部”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在它的支配下進行的。神經系統是有機體內能夠感受刺激,產生和傳導興奮,控制和調節各種生命活動并起主導作用的人體組成部分。
神經系統在控制和調節機體的活動中,首先是借助各種感受器,接受人體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信息。
經周圍神經傳到腦和脊髓,通過腦和脊髓各級中樞的整和作用,再經周圍神經傳導到各效應器,控制和調節人體各系統進行的活動。
可見神經系統的功能一是使人體各系統形成一個對立統一的整體;二是使人體各系統與外界保持相對平衡,否則人體機能下降或發生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太極拳運動要求體松、心靜和意識主導,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機制的轉換。
習練太極拳時可使大腦皮層運動區域的活動處于興奮狀態,使大腦皮層的其它區域因負誘導作用而處于抑制狀態,所以人們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余習練太極拳可以變換大腦皮層的興奮區域,從而使大腦得到較好的調節和休息。
同時亦可以降低疾病在大腦皮層引起的病理興奮,有助于被疾病病理興奮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得到興奮,使病狀逐漸減輕或消失,從而達到較好的健身、祛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