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強太極拳的養生思想
一、練拳須從無極始
修煉太極拳應處處結合太極陰陽之理來修煉。太極由混沌無極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通過陰陽的變化,化生出自然界萬事萬物。
因此,修煉內功和拳術時,必須從無極入手,由無極而太極,然后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十合一而返無極。無極象始,無極象終。修煉方法一是要專練一個時期的無極樁,或每天堅持練一個小時左右的無極樁。
二是每次練功練拳須從無極開始,由靜生動,自無生有,練畢回歸無極靜站片刻,再練下一趟拳。
三是每一式、每一動、每一圈均有無極始,再松回無極,式式如此,圈圈如此,修煉無極就是修煉靜功、內功,在靜修中培養丹田混元氣,也就是化生先天太極之氣。不修無極,難成太極。
二、練拳似練樁功
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練內功、練樁功的過程。功夫來自樁功,慢練出真功,活樁有奇效。各拳種都非常重視樁功的練習。
太極拳是內功拳,尤其注重樁功的修煉,不僅有專門的樁功修煉法,如無極樁、混元樁、采氣樁、開合樁、虛實樁、八法樁、九宮樁等,而且將樁功修煉法融進練拳之中,使練拳就是練樁功,練樁功就是練拳,即拳功合一。
樁功分定步樁和活步樁兩大類。定步樁又稱靜樁功,活步樁又稱動樁功。無極樁是定步樁,練拳是活步樁,拳架套路是各種活步樁的組合,所以太極拳又可稱之為太極樁功。
因此,行拳走架時要用樁功的思想、樁功的方法來修煉,易慢不易快,易緩不易急,式式是樁,處處是樁,靜是定樁,動是活樁,開合是開合樁,轉換是虛實樁,進、退、顧、盼、定都是樁。
進而推手修煉也是樁,以靜待動是定樁,順勢化發是活樁,能如此,則事半功倍也。
三、練拳似畫太極圖
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描繪陰陽太極圖的過程。太極是螺旋運動的環形混元體,通過旋轉開合達到陰陽的變化。萬物運動皆依此理,太極拳也不外乎此理。拳術套路中貫穿著各種螺旋纏絲和環形開合的動作,其實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運動的太極圖。
一動一靜無不符合陰陽太極圖之法像,一開一合無不都是纏絲混元圈。時而畫平圓太極圖,時而畫立圓太極圖,時而畫螺旋開合太極圖,時而正畫,時而斜畫,處處似畫美麗的太極圖。
畫圖時必須與意氣結合,使太極圖像與意氣運動結合起來,以至于只要一想太極圖像,意氣神形就會整體統一地描繪該太極圖。同時憑著肢體描繪的感覺,再去練神、練氣,進而使意、氣、體三者緊密結合,逐漸進入不知有我,惟有太極圖像的境界。
四、練拳似休息
“練拳似休息”是講:練拳練功要求心神安靜專一,全身內外周身協調。練拳的過程就是靜養休息的過程,全身內外不得緊張,處處筋肉放松,做到心靜安神。
太極拳具有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愉悅心情、松弛神經的功能,是一種調養身心的養生運動,而不是疲勞身心的體力勞動,應當是越練越舒服。
“練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萬物順序自然的法則又符合養生之道,也是一種脫規矩而合規矩的練法。練拳時,全身內外、上下、左右、四肢全體、大腦思想全部放松松開。
松則氣通無陰力,心不外想,神不外游,目不外視(也可兩眼微閉),耳不外聽,忘卻鼻息,隨意漫行,無拘無束,只在意不在形。所以練拳練功是一種養精、氣、神的過程,通過練功達到神經細胞的休養,從而保持全身的活力。
五、練拳似練丹田功
練拳的過程也是練丹田的過程。太極拳是內功拳,全在于丹田之功,以丹田之氣發動肢體運動,才能真正練好太極拳。所以古人說:“練好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都不怕。”丹田功有兩種練法。
一種是靜練,即意守丹田,這是過去道、儒、釋三家常用的方法,稱之為修真煉丹。一種是靜動練,即氣沉丹田和丹田呼吸,這是過去練內家拳的人常用的。丹田呼吸是指丹田自然呼吸,是練先天之氣,故又稱先天呼吸,氣由此集散出入。
拳書言:“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動與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貫通。”丹田一呼一吸即為哼哈二氣。
練功時,意達丹田后,陰陽便會相合,加上哼哈二氣一呼一吸,丹田混元氣就逐漸發動,再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推動肢體筋骨肌肉,產生拳術運動。
丹田是練精、氣、神之竅位,分上、中、下三丹田,又有五丹田之說。上丹田在眼眉間祖竅深處,中丹田在臍與命門之中間,下丹田在會陰穴深處,前丹田在肚臍神闕穴,后丹田在兩腎中間命門處。
上丹田主練神,中丹田主練氣,下丹田主練精,后丹田主練精氣轉化,是內氣出入之門戶,前丹田主練神氣轉化,是心神、腎志交通之門戶。練功練拳時,這些丹田都會在發生作用。
待功行圓滿時,凝神于下丹田則沉重如山,注神于中丹田則得中和之道,凌神于上丹田則至虛至靈。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馮志強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對現代人養生也有很高的價值,太極拳對中樞神經產生積極的因素,能讓人保持美麗心情,當代人缺乏的是自信和勇氣,練太極拳讓你收獲一個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