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強太極拳是近代人非常喜歡練習的拳法,練習馮志強太極拳有很大的養生功效。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練習太極拳不僅具有健身功效,還有防身的功效,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吧!
目錄
3、馮志強太極拳養生功效 4、馮志強太極拳祛病機理
馮志強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武術,練習太極拳具有祛病延年的養生功效,而且還能保持身心愉悅。
馮志強簡介
男,1928年出生,2012年5月5日下午不幸因病逝世,亨年84周歲。原藉河北省束鹿縣。馮老師出身武術世家,曾祖武舉。
馮老師八歲開始習武,曾習童子功、通臂拳、朱砂掌。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貞先師,學習心意六合拳;兩年后經胡先師推薦又拜陳式太極拳十七代宗師、人稱“太極一人”的陳發科先師,從而開始跟隨兩位高人雙學雙修。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例如太極拳對三高人群具有很好的作用,練習太極拳能緩解我們緊張的情緒。
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術研究社,陳、胡兩位先師任正副社長,而馮老師是他們得意的門徒,三十歲時已經集心意太極于一身,融內外兩功于一體,武功當時北京武術界已很有名氣。
一直到“文革”前,門中有人前來“以武會友”的,大多由馮老師出面應對。
1979年年起應陳家溝大隊黨支部的邀請,馮志強老師先后三次赴陳家溝,將陳發科先師親授的陳式太極拳傳給陳家第十九代弟子,陳家弟子也多次到北京跟馮老師繼續學習深造。
太極拳作為傳統的養生拳,其獨特的表現在對周身血液循環的作用,重要的是太極拳的是柔和緩慢的有氧運動,男女老少皆適宜。
當今陳家溝的陳式太極拳蓬勃發展,馮志強老師功不可沒。1981年北京體院請馮老師出山,挫敗西洋武師,成為京城武林佳話。
1982年“全國太極名家匯演”在上海舉行,唯獨馮老師只身前往,推手的配手由大會任意指派,幾場較量下來,馮老師精湛的武藝令人折服。1983年北京正式成立陳式太極拳研究會,馮志強教師被推選為會長。
1984年馮老師首次公派出訪日本講學,這是早的陳式太極拳正式走出國門。1985年,馮老師參加中聯部中國藝術代表團赴美國、墨西哥訪問。此后馮老師多次受國家體委、國家武協和中聯部委派,出訪世界各國。
二十年中馮老師的足跡踏遍五大洲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太極拳的發展和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
馮老師是一位武德高尚的愛國武術家,無論何時何地,一言一行均以國家、民族、師門、人格為重。他多次謝絕了出國定居和高薪私聘的邀請,他總是說,“我的根在中國”。
成就
馮老師又是一位文武全才的武術家。十幾年來,先后編寫出版了《太極拳實戰技擊》、《陳式太極拳精選》、《陳式太極拳入門》、《太極混元功》、《心意混元太極拳》、《陳式太極拳纏絲功》、《陳式太極二十四肘》、《陳式太極擒拿術》、《太極捧氣功》、《太極八法基本功》、《陳式太極拳推手》等著作和教材。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是馮志強老師集畢生之研修、在其武功練達化境后而總結創立于世的優秀拳種,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形成體系,九十年代開始在國內外傳播。
混元太極拳融合了陳式太極纏絲內功和心意六合內功之精髓,直接表達了太極拳的內涵真義。即以心意為指導,以丹田混元氣為根本,依太極陰陽之理,經太極十三勢的體用修煉,達到內外合一、混元一氣的上乘功夫。
混元太極拳以混元內功為本,以拳械套路和單式操練為體,以推手和散手為用。在功法、拳法和用法上都有較大的提升與發展,形成了完備的體系。
在修煉內容上形成了“內外俱煉,以內為主;動靜相兼,以靜為主;練養結合,以養為主”練功原則。混元太極拳將養生與技擊兩方面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既有極好的養生保健作用,又有極強的技擊防身功效。
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太極拳發展中出現的“體操化”、“外家化”和“紙上談兵”的弊端,恢復了太極拳的原本練法。馮志強在當代陳式太極拳門人中聲譽日隆。
也許是上一輩遺傳的關系,馮志強從小身體素質就很好。少年時,一百多斤的大鐵砧他一抱就起。青年時一餐能吃下3斤糧食。學通臂拳時已能掌碎頑石。學陳式太極拳后,功力日增,在他身上發生了不少令一般人不可思議的事。
馮志強在北京電機廠工作時,是大班班長,下管11個生產小組。
有一次,他正在車間干活,一臺重達千斤的電機失去平衡從手推車上滑落,馮志強看到了,說時遲,那時快,他搶步上前,坐馬沉腰,伸手一把將眼看就要砸到地上的電機接住,從容地放回車上。周圍的工友們看了十分驚訝。這是60年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