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太極拳的傳播過去主要是靠師徒相授,缺乏統(tǒng)一的教材和模式,也缺乏正規(guī)的培訓推廣的途徑,加上目前形成的各個流派之間的競爭,和社會上以盈利為目的組織或個人的攪局。<<<70歲容顏不老只因做這動作
使太極拳成為街頭文化,老人文化,雖然通過形式上習練基本達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但真正的太極拳名家卻鎖在深閨,不為眾人所知,太極養(yǎng)生的真正功效遠遠沒有開發(fā)出來。
三是養(yǎng)氣調息
太極拳有別于其它拳術的根本在于“養(yǎng)”。習練太極拳調整的是氣息,打通的是經(jīng)絡,強壯的是筋骨。強調的是養(yǎng),而不是放。
是通過各種動作有機地將人體的潛能調動起來,打通周身的穴位和經(jīng)絡,從而不斷地儲存能力儲存氣息。
有效地改善人體血供,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增強人體的協(xié)調力和柔韌性,從而使過去的一些疾病達到改善或治愈之功效,特別是對高血壓病、心臟病、頸椎、腰椎病、風濕類風濕病及其后遺癥有明顯功效。
四是文化調息
太極拳起源于明清時期,它兼容吸收了中國儒釋道文化的精髓。太極一詞的應用表明它延續(xù)了道家思想,特別是宋明理學里的太極起源論;其拳理提出“尾閭中正、虛靈頂勁”和拳法動作的“無過不及、隨屈就伸”明顯是儒家中庸思想和佛學隨緣理論的體現(xiàn)。
尤其是“拳不先發(fā),彼不動,己不動”等行為準則,高度涵蓋了中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古之軍事原則。
學習太極拳越久就越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對自己的思想境界文化修為都是十分有益。
五是環(huán)境調息
太極拳的修煉,尤其是初期,必須要有一個好的人文環(huán)境。按道家傳統(tǒng)理論必須要采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
如果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肯定是事半功倍,對學拳、習拳都是大有益處,對身心調養(yǎng)更是不在話下。但是,我們許多人卻很少有這種條件。
太極拳八種呼吸方式
一、“起與落”的呼吸
這主要指的是手臂動作和呼吸的配合。當手臂由體側向上舉起時,應當均勻地吸氣;當手臂舉至肩平向下按時,應當均勻地呼氣。都應用鼻子呼吸。如陳式老架一路的起勢和收勢,都手臂向上舉起時,就應均勻地吸氣,當手臂下按時,就應當均勻在呼氣。
二、“開與合”的呼吸
這里主要指的也是手臂動作和呼吸的配合。當手臂向外展開時,就應當均勻地吸氣;當手臂向里合時,應當均勻地呼氣。如陳式一路的懶扎衣。
當雙手大逆纏弧形轉開時,應當均勻地吸氣,當雙手順纏弧形而合。同時腳跟內側擦地成側弓步時,應當均勻地呼氣。
三、“升與降”的呼吸
這里主要指的是身體重心的上升和下降與呼吸的配合。當身體重心上升時,應當均勻地吸氣;當身體重心下降時,應當均勻地呼氣。
如陳式一路的斜行拗步,當身體下降做斜行拗步時,應當緩慢均勻地呼氣;當身體重心上升準備做上三步時,應當均勻地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