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履對繃
甲、動作同打單輪,只是在重心后退的同時,左腕貼乙的左腕往左方后履。右掌心扶乙的左肘向左履。胸向轉朝東南。
乙、動作同自己打單輪。只是配合重心前進的同時,兩人左腕相貼之處往外上行。右掌長甲的左肘,向甲的右耳上繃過中線后,左肘對著甲的胸前。右掌心扶于臂彎處。
8.按對擠
甲、動作同打單輪。只是當乙的右掌向前打擠時,甲要松腰、涵胸。同時右掌心向下翻轉,按乙的左腕,左掌心亦下按乙的右肘。右掌向右后下移動,左掌心向右移動。胸轉向西南。
乙、動作同自己打單輪。只是左臂不隨甲后履,用右掌心向甲的胸前打擠,左前臂下垂,從甲的腹前向左前下方舒伸,貼甲右肘;右掌隨甲右腕動,右前臂貼近甲的右側腰胯部位。同時,右腳落平成弓步。
9.繃對履
甲、動作同打單輪,只是在乙后退時,右腕貼著乙的右腕向前上起,左掌心扶乙的右肘,隨即向乙的左耳處繃出。手過中線后,右肘對著乙的胸。左掌在右臂彎處與乙扶自己肘的左腕相交。
乙、動作同自己打單輪。只是在隨甲向上繃進之時,重心后退;同時,右腕貼甲的右腕往右上后繃。左掌心扶甲的右肘向右外轉。胸向朝東北。
下一次的擠、繃、按,繃則是循環連續進行。
10.改換手與腳的方法
上述說的方法是甲的右腳、右手在前的順步。乙是右腳、左手在前的拗步。如要改換手可用第一種方法,改換腳用第二方法。
1)換手方法
甲、做完按的動作后,不上繃。左掌心扶乙的左肘,右腕貼乙的右腕,向乙的腹前推去再移至乙的右胯之外。同時,弓右膝成右弓式。隨后即再做右后上履的動作。
乙、做完擠的動作后,不回履,而是右腕貼甲右腕,左掌心扶甲的左肘,隨甲的雙手推進,重心后奶;同時,雙手向右后下履。再做左前上繃的動作。
2)換腳方法
甲、在做繃的動作,趁重心前進,虛左腳,抬腿向前邁一步,成右正步坐式,左腳落平,腳跟在乙的左腳尖平齊處。隨即弓左膝做左手打擠動作。同時,成左正步弓式。
乙、在做履的動作,趁重心后退時,回收右腳,向后退一步,成左正步弓式,隨即再后移重心變為右正步坐式,隨甲的打擠而做按的動作。
習練方法
快慢兼施、忽隱忽現、隱剛顯柔、剛柔相濟,動作螺旋、纏繞,下勢突出蓄氣避銳,起勢彈跳閉踢,蓄勁含意張弓,發勁神速似放箭,練就剛勁柔化、以柔克剛。
武練者除文練者需要進行諸多徒手套路和兵器套路訓練外,還包括低架、快拳、排打、勢法、勁法、樁法、推手、擒拿、散手等訓練項目。
太極拳推手,是武練太極拳從習練套路至散手應用的升級過渡的過程,也能夠使全身皮膚聽覺通過練習達到敏感之目的,更是訓練競技雙方在身體某一部位相互接觸(或互相搭手)時聽彼勁而動、黏走相隨、化解對方進逼、保持自身穩定、乘勢破壞對方平衡的主要途徑之一。
太極拳先輩能夠練就高超的太極拳技擊能力,就是通過對步法、身法、手法等各個方面的學習以及運用練習出來的,那么太極拳推手的步法應該如何進行練習呢?下面我們就一起練就下推手中如何保持步法的平衡吧。
前賢曰:“其根在腳,發于腿。”可見前人已明確了腳的重要性,也已將腳與腿做出了明確的分工。身體的平衡是由妙腳為主來完成的,凌空發人需腿助之。
觀高手較技(推手),常會使對方如履薄冰,稍加旋轉便可致人跌出,其動作甚微,未露“力由脊發”或“發于腿”之著。其實高手推手之時,多數未戰而先步威武,這顯然是未雨綢繆。筆者體會此技須在妙腳的作用下才能得以實現。
與人交手時,未來力前應是“無極”,步形隨便站立,待對方來力(或動手)時,我以太極步應之。拳論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我之步形應隨著對方變化而變化為虛實步,聽彼步法變化而相應調控。
如彼為雙腳踏地,我則以獨腳虛撐,不丟不頂沾連,如同野外測量儀的三腳架之勢,根據彼此雙方接觸點的交叉位置,調整腳腿屈伸高低以適應平衡。
在其變腳瞬間,我則虛腳先虛踏在優勢點,隨即轉為雙腳踏地,形成“我二其一”的三腳架,趁其調整平衡之際破壞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