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并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在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防治高血壓的機理
(1) 調整陰陽,平穩情緒
長期的緊張狀態和情緒激動,致使大腦皮層功能減退,從而導致皮層下神經中樞功能紊亂,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這是導致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之一。
在打太極拳時,要求全身放松,氣定神閑。以意引氣,意到身隨,綿綿不絕如行云流水,整個套路沒有特別發勁和過猛、過急的動作。因此能松弛緊張的神經,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使內分泌失調與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衡得到調整。
大腦中樞神經在“松、靜”的要求下,下意識地習練動作,大腦出于保護性抑制狀態,交感神經活性降低,使血液中的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管收縮性的活性物質降低,血液中組胺、激肽類引起血管舒張的活性物質升高。
在全身肌肉放松所引起血管壁反射性地放松協同下,大限量地啟開了在一般情況下輪換開放的毛細血管網,毛細血管擴張,微循環增強,從而降低了血管總外周阻力,致使血壓下降。
練太極拳要立身中正,形神一致,動作勻速緩慢,似行云流水,連綿不斷,動中求靜,靜中有動,虛實結合,剛柔相濟,處處充滿哲理。
故常練之可使急躁、易怒、焦慮、多疑小氣的人改變成穩健、豁達、沉靜、隨和、樂觀的人。同時太極拳的以意引氣,使氣血暢通于周身經絡,平和陰陽,發揮其“抑亢助虛”的雙向調節效應,有利于血壓保持正常穩定狀態。
(2) 疏通經絡,順暢血脈
太極拳是使全身的肌肉均勻收縮和放松交替進行的動力性運動,其和順自然 ,松柔緩慢,全身肌肉纖維反復擰裹,對自身的血管平滑肌起到自然“按摩”作用。
促使血管有節奏地收縮和舒張,逐漸沖刷和消除膽固醇、膽固醇脂在血管壁的沉積,改善了動脈血管壁粥樣硬化病變,從而增加了血管系統中的血容量,血容量的增加使得心臟在兩次之間有更大的充盈,也就不必迫使血管提高張力而使血壓升高了。
練習太極拳能使高血壓患者血液中NO、ANP等因子升高,引起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并能降低血酯,從而改善高血壓臨床癥狀。
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改善新陳代謝,使血壓、血糖、膽固醇、血脂得到很好的調劑,防止或延緩、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的發生。
(1)長期練習太極拳,由于在練習時要調整呼吸,從而使膈肌和腹肌的運動增強,使肺組織維持一定的彈性,還加強了胸廓的活動。使肺活量和氣體交換量明顯增加。
(2)堅持練習太極拳可以使全身的肌肉、關節得到鍛煉,減慢肌力的衰退速度,維持關節的靈巧性,還可以減少或推遲骨質、韌帶等的硬化、鈣化退行性變化的發生。
(3)堅持練習太極拳對神經系統也有好處。由于練習時動作接連不斷,呼吸要勻、細、深、長,要求大腦高度集中進行指揮,可以鍛煉大腦神經細胞的工作能力,使其反應迅速靈巧,精確協調而不易疲憊.
中醫太極拳防治高血壓有著廣闊的前景,尤其中醫強調治未病思想,在應用太極拳方法防治高血壓中得到充分體現。
太極拳防治高血壓適用于高血壓易感人群和臨界高血壓及1級高血壓患者;而血壓持續在200/120 mmHg以上,或伴有腦和腎臟并發癥,有心力衰竭、心房顫動、嚴重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心絞痛等癥狀。
輕度運動后血壓明顯升高的高血壓病人不適合練太極拳;同時太極拳的降壓效果具有可逆性,如果停止鍛煉,訓練效果可以在2周內完全消失,因此要求患者要持之以恒,只有堅持長期鍛煉,才能達到滿意的降壓效果。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因為太極拳是項全身運動,所以在練習時對周身都在起作用。上文研究出的太極拳治療高血壓可以解決三高人群的煩惱,經常練習,對女性的減肥也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