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對身體微循環的作用
微血管的這種自律性運動與心跳并不同步,起著第二次調節供血的重要作用,被當今醫學界稱為人體“第二心臟”。<<<拒絕“鼠標手”只需簡單一動作
正常情況下,微循環血流量與人體組織、器官代謝水平相適應,使人體內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進行。
毛細血管若不通暢,就像一塊塊秧田的“水渠”受阻,禾苗得不到水分就會枯死,人體內臟器官也會因此而衰老和產生疾病。
現代醫學已證明:人體的衰老、高血壓、糖尿病及許多心腦血管疾病都與微循環有著密切關系。
毛細血管內凝血引發微血栓形成時,可能會堵塞肺、肝、腎、腸、心、腦等許多器官的血流,造成細胞機能和代謝嚴重紊亂,甚至發生變性壞死。
“衰老微循環理論”認為:人體微循環障礙是導致衰老的主要原因。人體的毛細血管微循環不通暢,會逐漸引起組織臟器的衰老。
而微循環功能隨年齡增長而呈下降趨勢,其中尤以50-60歲為突出,是多病和衰老的危險年齡。所以微循環的功能正常與否,是人體健康狀態的重要標志。
當人們長期缺乏體育鍛煉或隨著年齡增長,毛細血管的血流不通暢,產生微循環障礙時,就會逐漸引起許多疾病和機體的衰老。
而我們在習練太極拳時,通過身體的伸縮旋轉運動和內氣在周身各個部位的暢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遍布全身的毛細血管,促進微血管的自律運動,加速微循環。
太極拳屬于內家拳,主張“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強調體內氣血的暢通。太極拳理論中所說的“氣”,不是呼吸之氣,因為呼吸之氣只能在肺部活動,它指的是人體的“內氣”。
只要練功得法,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行拳時就會產生“氣”的感覺,如手指有脹、熱、飽滿感,腹腔內氣流咕咕作聲等。
以上感覺,實際上是人體氣血循環加快,也就是微循環加速的外在表現。通過這種微循環加速,就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太極拳對氣血的好處
1.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緩解現代生活中由于精神過度緊張所引起的“城市文明病”
如神經衰弱、抑郁癥、功能性胃腸病等。這是因為太極舉動作連貫、弱韌、緩和、輕靈,練拳時,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松,此時,身體感到輕松、舒暢,致使大腦得到休息。
此外,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拙力”,動作要以意命力引導,安詳中全神貫注,這樣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過程才能獲得更好的調整。
2.有助于保持心血管系統健康,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練拳時,全身肌肉放松并引起血管放松,從而促使腹壓不斷改變,從而促使下肢及腹部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加強了心肌的營養,也防止了因血流不暢引起的血管硬化。
常打太極拳的人患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疾病的較少。據一項調查,把打太極拳的人和不打太極拳的人分為兩組,太極拳組平均血壓為134。1/80。8mmHg;動脈硬化率,太極拳組是39.5%,對照組是46.4%
3.有助于骨骼、肌肉和關節組織的健康
太極拳是“動無有不動”的全身性運動,全身各大小肌群和關節都參加活動,因此長期練習有助于使關節運動靈活,改善關節韌帶彈性,增強肌肉堅韌和伸縮力。
舉例說明,太極拳組發生脊柱畸形的有25.8%,對照組為47.2%。兩組人員腰椎活動的幅度也有很大差異,太極拳組人員彎腰時手能觸地者占77.4%;對照組只有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