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常常要求丹田內氣充實,發勁時,要求氣足實腹,此時小腹自然突出,但不是永遠突在那里,而是在氣沉丹田和不氣沉丹田之間反復進行。
這樣一鼓一收的鍛煉,不但不會使肚子變大,反而會使肚子肌肉更結實,更有彈性,這就是打太極拳的好處。
太極拳的作用
體松心靜
打拳時要求身體放松,心理安靜,精神集中,呼吸自然。要學會調整自己的身體,消除緊張,不但使肢體舒松,還要做到心理安靜。
體松和心靜是太極拳的基本修養,只有消除身體的緊張和思想的雜念,不斷調整,控制自己的身心狀態,才能進入太極拳的修煉境界。
立身中正
打太極拳要求中正安舒,端正自然,與坐禪、氣功的立身要領完全一致。有的人長期形成了不良習慣,打拳時拱肩駝背,低頭彎腰。也有人動作緊張生硬,造成身體前俯后仰,擺臀扭胯。這些都要認真糾正,在打拳中努力保持良好的體型、體態。
型法準確
對每種型法的規格、要領都要清楚,一招一勢力求準確。實踐證明,改正錯誤習慣比學習新動作困難。從一開始就力求準確,寧可學得少一點,努力做得好一點的學習態度,是扎實、有效的途徑。
重心平穩
二十四式太極拳除少數動作重心有明顯升降,大部分過程保持屈腿半蹲狀態,身體好象端正坐在自己腿上。
步法移動要求一腿半屈支撐,穩定重心,另一腿輕輕移動,邁步如貓行,這樣不僅加大了運動量,也使動作輕靈、柔和、穩固,表現出太極拳的特點。有些人腿部支撐不足,打拳忽坐忽立,時起時伏。
甚至有人前進后退象散步一樣,以致練了一小時,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大大降低了鍛煉效果。也有人由于步型、步法不當,造成重心不穩,身體緊張、搖晃、失去控制,對此,則需要改進步型、步法,切實掌握規格。
舒展柔和
二十四式術極拳的姿勢和動作,既不能緊張生硬,也不能軟縮干癟。它好像一個充滿氣的氣球,柔和而飽滿,具有向外膨脹,支撐八面的張力,太極拳稱為柔中寓剛的“堋勁”。
初學者一時掌握這種技巧比較困難,但應做到姿勢舒展,動作柔和,柔而不軟,展而不硬,剛柔適度。在放松自然狀態下,輕柔飽滿地展現自身。
俗話說家有家法行有行規,新人按上面的要求練習時剛開始會覺得有點吃力,堅持一段時間后,你就會慢慢的體會到效果了,當你養成習慣后你的太極拳練習就會上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太極拳的練身功效
1、軀體
太極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條線,“頂頭懸,尾閭收”即百會穴與會陰穴在一條直線上。這樣不但可使氣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頭貓腰,脊椎萎縮等病態。
通過太極拳順頂貫頂,腳底生根,會產生上下對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隨,使頸椎左右擺動,前后搖轉等,可對頸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2、腰
太極拳特別注意腰部活動,要求“以腰帶脊”等等。通過腰部鍛煉,可增強腎功能。
同時對脊髓神經及植物神經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運動的配合,對腹內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腸蠕動功能的改善尤有積極影響,對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練太極拳時是否精神貫注,主要表現在眼神上。俗語謂:“神聚于眼”、“眼為心之窗”。
練拳時眼神要隨著實手的動作向前平視,動作變化時首先要意動,指揮眼神轉向欲去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達到“形神合一”。
這樣的練法,不僅能使眼球神經得到鍛煉,也有助于視力的改善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