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自學教程楊式
太極拳自學教程楊式慢練的四大好處
一、慢前心靜體松,周身輕靈
練拳伊始,以口訣導引意識,使身心兩方面都具備慢練的基礎。
如:心中默念“坦坦蕩蕩,靜靜松松,手心空,足心空,心中空”等,一切都放下、都舍去,實在進入清凈拳境,感覺似乎在艷陽下、乾坤間、花草里,又似乎在海上,搖晃晃,恍惚惚。
如此克服心浮氣躁、心煩意亂、心猿意馬,自然能“慢”下來。
二、慢中運行動作,以意導氣,以行應意
在精神聚斂后,要用一些意念觀注感覺體驗。比如,感覺頭懸頸豎,尾閭中正,手心發熱,全身似乎“拖泥帶水”,手心似乎托、攏、含、滾小氣球。
周身似乎有一個大氣圈包裹,推球如球在,抱攏如氣柱,腳踢如踢球,腳踩如踩重,運手如摸風,抱球球自在,進七則阻三。
退則有阻力,棚出如風行于水,捋則如箭穿蓮,擠則如錢投鼓,按時如掀箱蓋,采捌時如正反掏沙窩,肘時內勁集于肘尖。
靠時內勁似乎在肩部散開,進時如推(或蹬)石磙,退時如隨海浪涌于岸,手上托如先太陽升高空后捧氣貫頂。
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左轉身則意氣從右向左流通,右轉身則意氣由左向右流通,氣如環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轉,如纏絲、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領,內旋小指引領,帶動周身,一轉無不轉。
三、慢中體會臍輪轉圈、丹田磨氣、循經合脈、氣運四梢、抻筋拔骨、腹內鼓蕩等
這種體驗似真非真、似有似無,心意太執著則不能持久,反易散亂,如無心意則易分心不能用意恰當,不能落實腰脊主宰與丹田核心。故拳打有無中,無意是真意,反求在自己,別人難代替。
四、慢后收束,如細雨,如中雨,如暴雨,己身如裸,洗髓易筋,如骷髏,沒有附著,洗盡病氣、毒氣、穢氣
三氣排出體外,降于地底深處無影無蹤;大自然的清氣、真氣從百會、從眉間、從周身八萬四千毛孔進入體內。
人與天合一,我與宇宙一體,宇宙中心在我不在他地,中心點在我丹田不在他方,進而無欲無我、無天無地,周身融合、圓滿、舒暢。
如此只說了心法的一點影子,實在是不可盡言。如實訓時反反復復,逐層深入,太極大味則無窮無盡,其效不求而得。
太極拳自學教程楊式養生之道
練習楊式太極拳,核心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太極拳的“太極心”,也可以被覺得是太極拳的意念。太極拳的“氣”,是指太極拳內功中的內法氣息。
意思是練楊式太極拳應當在心意上下功夫,“要用意引導形體,先在其心,后在其身。”楊式太極拳的套路、推手、散手以及器械演練,皆是心意引導所致,是心意的外在表現形式,心有所想。
體有所做。抓住“要在心意上下功夫”這個核心,練楊式太極拳才能做到身心兼修。“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意、以氣運身”,在意識的引導下做到“松靜自然”。
習楊式太極拳者,首需明松柔、虛靜、中和之理
練習楊式太極拳,首先就要學會身體放松,然后松不是不認真,而是要身體自然。
要知多一分松柔便少一分僵硬,少一分僵力便增一分內力。
練楊式太極拳時,全身各個關節要處處松開,筋膜拉長,雖極其柔軟但所蘊藏的內勁使人感覺剛柔相濟。
渾厚無間,唯此才能牽動四兩撥千斤。故不可謂之柔,也不可謂之剛,網9柔渾然一體,渾于無跡也,方可謂之太極。
如果你能夠按上面說的去練習,長期堅持下來,就會覺得四肢都充滿了內氣,身體輕靈。
這是體內行氣的表現,是培養元氣、疏通經絡、補氣生血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