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體勢越穩,如果人體重心的垂直線恰好落在兩腳之間,無過不及,不過前,不過后,不過左,不過右,則挺立如青松,根深入地,氣勢凜然。<<<據說這運動可以讓女人美到爆
如果在靜態下,保持這種穩態可能比較容易,如果在體勢不斷變動的情況下,身體各組成部分變換虛實,各關節螺旋纏絲絞轉,要求始終保持體勢穩態則很難,必須長年累月的修煉才能做到。
二、太極拳運動是太極拳生理穩態的鍛煉
人的生理活動容易的是呼吸,古人所講的“吐故納新”,正是從鍛煉呼吸入手達到增強生理穩態的一條捷徑。
練功到一定程度,體勢達到較好的水平,這時全身的肌肉群呈現一種松而不懈的狀態,促使末梢血液循環的改善,使得各個器官組織的供氧也比較充分。
這種狀況反饋到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呼吸中樞的興奮性降低,呼吸自然就變得慢而勻細。勻細而深緩的呼吸動作,完全借助胸膈肌的一升一降,而胸膈肌有節奏的徐升徐降,為腹腔臟器又造成一種良性按摩的信號,使腹腔臟器的活動處于佳狀態。
這種佳狀態的信號再通過神經系統反映到高級神經中樞,對解除高級神經中樞的緊張狀態乃是一種良性的循環,同時內臟活動的佳狀態,對傳遞和疏通各經絡,起著良好的作用。
筆者在練功過程中,經常感到手掌有針麻刺痛之氣排出,對外界之氣產生良好的交換循環,這都是疏通經絡的具體表現。
三、太極拳運動是心理穩態的鍛煉,這也是核心的環節
人類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是高級神經中樞,主要是大腦。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是億萬年生物進化的產物,人類進化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大腦,大腦在太極拳運動中,通常用“意念”這個術語來表達。
意念活動和呼吸,心跳等生理過程有共性,又有很大的差異,主要之點是它更多地與社會生活相關。練功者講究意念純正,品德端正,要摒除患得患失的雜念,才能意念專注,才能獲得練功的真正效果。
太極拳講究“意到氣到,氣到力到”,這并不是虛妄之言。練功到一定程度用意念專注對方身體各部位,用氣可以感知對方身體狀況,準確率視意念專注的程度和發氣的太小而定,可見人體之氣本身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力量,這里面有很多尚待研究的奧秘。
佛道儒三教都強調“修心養性”,講究“行善積德”,這并不都是封建迷信的觀念,客觀事實證明人“心善少作惡夢”,多行善積德之人,潛意識經常都處于良性穩態,均衡,“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很多事實表明心理活動確實能夠影響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正常與否對心理活動也能產生明顯的作用。心理活動的趨于穩定,可以通過意念活動達到自我調節、自我均衡的境界,可以避免惡性信號的刺激,增強抵抗周圍環境干擾的能力。
在中醫養生的要領中有所謂“恬淡虛實、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何來?”因此經常保持這種穩定的心理狀態,必然產生良好的生理效應,這就是太極拳運動注重“調心”的實質內容。
太極拳的四大作用
1、改善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需要。
太極拳通過意念和呼吸與動作配合,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完善,使人體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協調,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循環系統,擴大肺活量
心臟病是世界第一號殺手,目前西醫對這種疾病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練習太極拳能預防心臟病,這是因為太極拳不同于其他運動。
它動作舒展緩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臟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會加快心律,加重心臟的負擔;太極拳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
使人體肺部的氧氣充足,腸胃得到蠕動鍛煉,增強消化和排泄機能,所以經常鍛煉太極拳,對心臟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瘡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質疏松
老年人常見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導致股骨頸骨折,為什么會有這個結果呢?這是因為老年人的骨骼鈣質減少,骨質疏松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