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術也如此,凡在練劍時違反了劍術規律,也就失去了緊湊而逼真的藝術和技擊價值,這一點是初學的人必須明白的。否則日后把太極劍練成大砍大劈,吞吐威猛,氣壯成猛虎下山,這樣雖勇捍威武有余,但離太極劍術的規律就太遠了。
同時,內、外功劍法各有特色和長處,在原則上是與各自的拳法配成龍的。
練一趟太極劍的正常速度比太極拳要快些。但初學時寧慢勿快,慢則動作分明,姿勢容易正確。太極拳、劍都有抑揚頓挫的特點,不論太極劍的分支流派如何,在總的外觀上都要做到節節貫穿,綿綿不斷,柔和順暢,宛如一氣呵成。
即所謂“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因此,在定式時要似頓非頓,有明確的落點,而無強拗斷離的痕跡。變式圓活,剛柔內含,運行應付裕如。
學習劍術套路,先求姿勢正確,動作熟練,這在術語上叫做“搭架子”了;然后進一步分析研究劍法作用,逐步摸索和掌握用勁的規律,這在術語上叫做“練架子”或“摸勁”。
當然,真正要做到“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那還得輔以劍術競技活動。但若單純以鍛煉身體出發,練習套路積功日久,自也能在演練中達到動靜相生,剛柔互濟,姿勢優美,動作自然的要求了。
學習太極劍的人,好先把太極拳學會,鞏固一年之后,再去學習劍術,這樣在教學上就事半功倍了。
三十二式太極劍練習方法
1、劍法準確、動作協調
在初級階段只要求做到劍法清楚、動作正確;而在提高階段則要求劍法準確,不僅要懂劍法,而且要明劍理。
①全身放松,以便于協調;
②以腰為軸,通過腰的轉動帶動身體的其它部位就容易協調;
③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明白劍提的作用、動作路線,劍指與劍一開一合、配合默契、自然協調;
④演練太極劍時,還要求注意心的變化,上步時,開始重心先不變,先虛步上步,然后重心才慢慢變換到下一個動作,重心的變換與定式動作同時到位,要求協調。演練時感到不協調、發力不順達,就要檢查上下肢動作配合是否合適;腰的轉動與四肢的動作是否配合劍法的規格與動作的線路對不對;加速度的時機是不是得當等。
2、松沉自然、勁力順達
要求松腰沉跨、動作沉穩;劍法的勁力準確、協調;力從腰出,貫至臂腕。
3、速度適宜、節奏明顯
開始時速度不宜過快,主要弄清動作路線,注意姿勢的正確性,以后待動作熟練后可加快速度,同時注意太極劍的節奏,這種節奏就是太極劍動作的剛柔相濟、忽高忽低;勁力的輕重緩急、有大有小;速度的快慢相間所表現出的一種韻律。演練武當太極劍時尤其要注意快慢相間,演練競賽套路時可先按照相應音樂掌握速度。
4、連綿不斷、瀟灑飄逸
在初級階段要求動作基本連貫,在提高階段則要求連綿不斷、瀟灑飄逸。這就需要精心研究每個動作之間的銜接,其要領是用好腰勁,注意啟承開合的微小動作。
5、雖無對手、勝對強敵
太極劍是武術器械類的一種,是百兵之君,有極強的攻防含義,所以,每個動作所用的劍法的技擊作用是什么?都要搞清楚、深研究,平時雖然是單人演練,但要有強烈的攻防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