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整圓多、弧線少
整圓是為了勁路的完整,減少不必要地重復蓄勁,實現化、打連貫,出擊迅速。
陳式太極拳的理論基礎
陳式太極拳在太極拳流派中起源早,其理論基礎也很扎實,學習陳式太極拳的人更是多。
1、把拳術與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相結合
人體是一個不斷運動著的有機整體,易學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運動,無一不是陰陽的對立統一。人的生命運動,其本身就是陰陽對立雙方,在不斷的矛盾運動中取得統一的過程。
易學認為,凡是屬于溫熱的、上升的、明亮的、興奮的、輕浮的、活動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現象,統屬于陽的范圍;凡是屬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靜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現象,統屬于陰的范疇。
陳式太極拳順從陰陽變化之理,其每招每式都在運作之中,陰中含陽,陽中具陰,相輔相成。
2、把拳術與中醫學中的導引、吐納等理論相結合,將氣功運用于拳術之中
中醫學中的導引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們發明的一種養生術。主要是通過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體運動,使人體各部血液精氣流通無阻,從而促進身體的健康。
導引在太極拳中的應用即把意與形相結合,使心臟生理正常,從而引導血氣于身暢通。中國古代醫學家認為,心為神之居,主掌血脈運行,對人體各個臟腑均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主宰,人人身上重要的臟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臟主藏精氣論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腎藏志,脾藏意。人體全身的血液依賴于心臟的推動作用才可以輸送到全身各個部位。
練習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都對身體起著影響,促進身體的微循環,加快代謝,達到養生的效果。
因此,陳王庭在創造太極拳時,把始祖陳卜所傳授下來的一百單八勢長拳等狀術與中醫的導引相結合,在周身放松的條件下,使形體的運動符合并且能夠促進血液的循環。
演練太極拳可使心氣旺盛,心血充盈,脈道通利,心主血脈的一切功能正常發揮,血液在脈管內正常運行,起到練拳養生的作用。否則,會使演練者氣血不足,引起推動血液運行循環的力量減弱,脈道堵塞,產生病變,不利于演練者的身體健康。
吐納,也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們所發明的一種養生術。吐,即從口中吐出,意為呼氣和吸氣;納,即收入,意為吸氣,由鼻孔而入。吐納術就是呼吸之術,通過口吐濁氣,鼻及清氣,吐故納新,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里俱濟。
陳式太極拳的功法特點
1、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太極拳家為推崇的太極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時刻保持周身的整體性,不顧此失彼。任何動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只想到一個方面。
學習太極拳,就和做事一樣,要有大局觀,不能只顧學好某一方面。
2、松散通空
有的老師講松散“就像十三層塔層層疊疊”,有的老師比喻松散“像煙灰一樣松散”,而陳式太極拳老架的習練秘法就是練“三道氣圈”——這是直接練習松散通空的保密之法。
3、內外相合
隨著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內三合”有了基礎,還必須做到內外相合。如何做到內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辦法,假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大圓氣球,在球內有一個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處在圓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點。
胸椎前側的十字線交叉點即是身體的中心點,這是練習太極拳必須注意的關鍵之處。內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內勁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4、節節貫穿
陳式太極拳講究節節貫穿,說的是無論演練單個招式還是整套動作,都要做到以腰為軸,勁力傳導要一節一節傳送,不能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