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太極拳分解教學
訓練方法
第一階段,意氣訓練
太極拳講究的是用意識來支配身體,使上下肢動作完美的結合,在太極拳的學習當中要分清太極拳的兩個方面,一是骨為輕為陽為意屬君,二是肌肉為拙為陰為氣屬臣。
太極拳意向上升,氣向下沉,就需要先嚴格掌握骨節舒展中正向上領,肌肉松軟沉墜向下落的同步運動習慣。一舉動,輕靈柔和而且內勁傳遞通暢。科學把握太極拳意氣要領,認真演練。
就能達到傳統太極拳骨骼舒展肌肉放松運動狀態下,集中精神而柔和寧靜,動中有靜,身心同步鍛煉的良好效果。其次,科學理解和掌握傳統太極拳“用意不用力”這一要領。
“用意不用力”為指導思想,來培養周身皮膚的感知外力能力,就能科學提高周身順遂協調下的對外力的反映和轉化能力。還要通過訓練,正確掌握“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要領。
“用意不用力”要領的訓練方法分為:首先通過太極拳套路演練,把握和調整周身皮膚輕靈狀態,做到動態時肌肉放松,關節靈活,韌帶增強,臟腑順勢運動,遵循舉動輕靈,精神內斂不散漫的原則。
從而高效率的提升神經對外力的感知能力;然后通過“稍節領勁,中節順隨,根節催動”的太極拳要領的嚴格訓練,有意識的增強運動時身體上下相隨協調能力,通過延續運動量.
鞏固周身完整靈活性;更進一步訓練手眼身法步的靈敏變換,達到提高太極拳運動遇到外力時,靈活的周身反映能力和對外力的轉化能力。
“意氣相濟”和“用意不用力”兩方面結合訓練,使練習者可以科學的掌握和了解太極拳“意氣君來骨肉臣”“用意不用力”的要領與練習方法。
第二階段,放松訓練
太極拳放松的要求,需要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才能正確了解和掌握。
通過四肢舒拔運動,使肩跨關節得到充分的鍛煉和舒展。增強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在肩跨關節松開的基礎上,通過8字轉肘,8字轉膝和舒腰抽脊的太極拳運動特點.
使身體達到放松輕靈的狀態,正確訓練太極拳身法所賦予的“松的開,連的起”的放松內涵。
放松兩階段
其一,松身體五臟六腑
通過腹腔的和順運動,使腹部內臟得到有效的鍛煉,改善和增強肋骨骨膜的柔韌性和保護腹腔的能力。
隨著太極拳運動中呼吸深長的掌握,科學訓練胸腔的肺活量,鎖骨中正,肋骨舒展開合。使身體五臟六腑放松開合的有序運動,得以科學訓練。從而達到太極拳腰間、胸中運化的要求,使身體五臟六腑得到有益的放松鍛煉。
其二,松意念
通過太極拳運動順應和隨的意識培養,逐漸改變遇到外力來則頂,遇到外力去則丟的錯誤頂抗丟癟運動狀態,訓練在意識和肢體放松狀態下,順應外力而應接的意念放松能力,順接外力合一體的意念放松能力,順合外力內外和的意念放松能力,順連靈活沾粘隨的的意念放松狀態。從而在涵養身心,訓練和掌握太極拳功夫的同時,更起到鍛煉身心,延年益壽的作用。
第三階段,呼吸訓練
科學掌握太極拳呼吸規律正確訓練至為重要,太極拳運動對呼吸的要求是自然深長勻靜。
“呼吸的真義是忘卻呼吸”。正確科學的掌握太極拳呼吸規律,可以更加有效增強體質,改善臟腑器官的功能。楊澄甫先生弟子鄭曼青曾專著太極拳體會,對太極拳呼吸的方法有專門論述“積氣者,即積之于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