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太極拳崇文尚武,是很注重練習者的綜合素質發展的。<<<想要筋骨越來越年輕就做這運動
太極拳一面講究靈敏,使人提高敏感度,一面又講究沉穩安靜,使人消除浮躁。通過太極拳鍛煉,性急者,可以改除性急習慣;性慢者,可以培養平穩漸進品格,不至于拖延。潛移默化中陶養性情,在理論上和實際上也都有肯定效果。
3、全神貫注,健腦養神
打太極拳要求全神貫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眼隨手轉,步隨身移;動作連貫、圓活、穩健、協調;動中取靜,靜中有動。這些要領,十分有利于大腦興奮、抑制功能的調整。
太極拳行拳時要求做到“用意不重在用力”,這是太極拳重要的特點之一。練拳時,應當多以“意識”、“意念”去帶動動作,以意識引導動作,而不是靠多用“力氣”(拙力)去求得鍛煉效果。
4、動作柔和、緩慢、輕松自然,利于軀體和心理調整
太極拳是一種“柔性武術”,其動作始終是以柔勁為主。“柔、緩、松”是太極拳的基本要點。
5、太極拳動作和諧、連貫,圓轉曲折,自然流暢,引人入勝,有益于調整心理與情緒
動作和諧使全身各部分在每一個動作中都能得到鍛煉機會;在動作過程中,通過腹部呼吸動作,充分促進人體內臟的活動與代謝。
太極拳諺曰:“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要使太極拳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就必須形質并練、內外兼修,才能強化體質,增益身心,維持生命常春。原因在于:太極拳運動的呼吸方法,是實行逆式腹呼吸。
逆式腹呼吸,在吸氣時要收縮小腹,以意識導引將宇宙中的真氣,經由全身的毛細吸入丹田,再與體內原真之氣匯聚,斂入脊骨布達于周身肢體末梢,同時促使臟腑間橫膈膜大幅上升。
平常人的橫膈膜上升幅度約為一至二公分,而練太極拳用逆式腹呼吸時,吸氣縮腹可上升到四至五公分。呼氣時由于小腹還原,真氣返回丹田而隨之下降。所以長期練習太極拳,不僅健脾強胃,還能補氣益血。
正以為此,青少年習練太極拳,身心發育良好不說,更能開發智力。對于中、老年人來說,能起到減少疾病、減緩衰老的作用。
拳者,指架式爾;功者,內丹氣功也。架式為形,丹氣為質。凡屬宇宙間之事物,必須形質俱備而相符,才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所以練太極拳者,必練太極丹功,這樣才能發揮健身益壽之功能,達到益壽延年之目的,否則,必定“到老一場空”。
太極拳運動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一、神經系統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系統與器官活動的樞紐
太極拳要求心靜,注意力要集中,并且講究“用意”,這對神經系統有著重要的保健作用。
打太極拳時,思想高度入靜,以意導體,使大腦皮層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對處于高度緊張,尤其對腦力運動的人們是一種積極的休息。
太極拳松、靜、自然的練習,可以消除大腦神經的緊張疲勞,長期練習有利于大腦功能的恢復與改善,增強人體的內臟功能和免疫能力,對神經衰弱、失眠、頭暈、記憶力減退,以及由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引起的其它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二、太極拳運動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太極拳練習要求“虛胸突腹,氣宜鼓蕩”,使腹腔血液循環暢通,供應充足,靜脈回流心臟加快,并使平滑肌獲得充足的營養與氧氣,增強了消化器官的功能。
同時太極拳運動的腹式呼吸使橫膈上下起落,對胃腸道起到了良好的按摩作用,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多,有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利用。因此,長期堅持太極拳練習,對于改善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環,預防胃腸道疾病,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都有很好的作用!
三、太極拳運動對骨骼、肌肉、關節的作用
練習太極拳時,腿部始終保持在屈膝半蹲的狀態下進行緩慢的位移,這樣有利于骨骼細胞的營養改善,增強腿部的肌肉力量,而且使靜脈血液回流通暢,可防止下肢靜脈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