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位習拳者來說陳式老架一路都不陌生,很多老師會讓學生從老架練起。練習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還能瘦身,完美的身材是每個女人的夢想。強壯結實的身材是每個男士的夢想,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如何講解吧!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理論來源
1、把拳術與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相結合
萬物都在不停的運動,人體也是不斷運動著的有機整體,自然界一切事物的運動,無不遵循著陰陽對立統一。
人的生命運動,其本身就是陰陽對立雙方,在不斷的矛盾運動中取得統一的過程。易學認為,凡是屬于溫熱的、上升的、明亮的、興奮的、輕浮的、活動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現象,統屬于陽的范圍。
凡是屬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靜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現象,統屬于陰的范疇。
太極拳的創立就是順從了陰陽變化的道理,其每個招式都含有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變,相輔而生的規律。
2、把拳術與中醫學中的導引、吐納等理論相結合
將氣功運用于拳術之中中醫學中的導引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們發明的一種養生術。主要是通過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體運動,使人體各部血液精氣流通無阻,從而促進身體的健康。
導引在太極拳中的應用即把意與形相結合,使心臟生理正常,從而引導血氣于身暢通。中國古代醫學家認為,心為神之居,主掌血脈運行,對人體各個臟腑均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主宰,人人身上重要的臟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臟主藏精氣論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腎藏志,脾藏意。人體全身的血液依賴于心臟的推動作用才可以輸送到全身各個部位。
始祖陳王廷在創太極拳時,把師傅陳卜所傳授下來的一百單八勢相結合,在周身放松的條件下,能夠促進身體血液循環。
演練太極拳可使心氣旺盛,心血充盈,脈道通利,心主血脈的一切功能正常發揮,血液在脈管內正常運行,起到練拳養生的作用。否則,會使演練者氣血不足,引起推動血液運行循環的力量減弱,脈道堵塞,產生病變,不利于演練者的身體健康。
吐納,也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們所發明的一種養生術。吐,即從口中吐出,意為呼氣和吸氣;納,即收入,意為吸氣,由鼻孔而入。吐納術就是呼吸之術,通過口吐濁氣,鼻及清氣,吐故納新,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里俱濟。
肺臟主掌呼吸之氣,呼吸功能是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體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進行新陳代謝,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氣(即氧氣),產生出大量的濁氣(即二氧化碳)。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納功能。
太極拳把拳術著勢的形體運動與吐故納新相結合
首先保證形體運動不能妨礙人體的肺臟呼吸運動,以保障肺臟機能正常發揮,新陳代謝自然進行。
其次,通過拳術著勢的形體運動來促進人體內部宗氣的形成。所謂宗氣,與叫大氣,是相對于先天元氣而論的后天之氣,是人之生命根本。
宗氣的功能就是推動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脈管內的運動。宗氣主要是由肺臟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氣與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氣相結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稱作上氣海,是全身之氣運動流行的本始。
第三通過拳術著勢的形體運動來促進人體宗氣的分布,在心臟、肺臟的協同下,將上氣海中之宗氣通過血脈分別送入全身各個臟腑組織器官,達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膚內臟,發揮其滋潤營養之作用。
太極拳把拳術的形體運動與中醫學中的導引、吐納等理論相結合,使形體運動更有益于身體健康和技擊功能的發揮。
3、把拳術與中醫學中的經絡學說相結合
中國古代中醫經絡學說主要是論述人體經絡系統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經絡與臟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說,是中國古代知學理論袋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肺腑肢節,溝通表里、上下、內外,調節體內各部分功能活動的通路,是經脈、絡脈及其連屬組織的總稱,是人體特有的組織結構和聯絡系統。
其中,經脈是人體經絡系統的縱行干z線;絡,有網絡之意,是人體脈絡的大小分支,縱橫交錯,網絡全身,無處不至,人體的經絡系統主要包括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別絡、孫絡、浮絡、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幾個部分
起著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的重大作用,但是決不可不通。經絡系統通過有規律的循行和錯綜復雜的聯絡交會。把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脈等組織官聯結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從而來保證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