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量越高蛋白質合成越快,這就意味著接受和記憶功能的增強,特別是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減退, 注意力分散,反應開始有些遲鈍。通過太極拳的練習,可減緩大腦及身體衰老的進程,積極促進腦的思維記憶功能,同時也是防止老年癡呆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 練習太極拳,改善睡眠
腦力勞動者,尤其是神經衰弱者,經常會感到頭昏腦脹、精神緊張,還有些中老年人,工作節奏快,壓力重,容易睡眠不好。表現在睡覺時睡不著,起床時又困 又乏,也有人睡覺醒來就睡不著,躺在床上等天亮,有些甚至借助藥物等。這些睡眠的障礙使人怎么會產生精神呢?只能是萎靡不振。
1. 練習太極拳,可以靜通神明
老子說"靜制躁",就是指只有通過腦入靜可排除一切雜念,才能使人們的思想像水一樣得到澄清,進入空明澄澈、物我兩忘的境地。太極拳以求靜為目的,要 求練習拳時做到動中求靜與靜中生動,就是老子所要求的"能濁以靜之徐清,能安以動之徐生。"因此練習太極拳就是不斷地從靜到動,從動到靜的過程。
通過太極拳的修煉, 能使人的思想在一段時間里靜下來,則是完全可能的,當人進入這種境界以后,就像從喧嘩的濁市,來到了山水秀麗,空氣清新的大自然,身心就會豁然開朗,有一 種特別的全新的感受,就會認識到,除了物質財富能給人帶來物質享受和滿足外,心靜則更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精神好,睡眠自然就好。
2. 練習太極拳,可使身體和神經得到松弛,改善睡眠
從人的生理來講,除精神的因素以外,呼吸的快慢,身體的緊張等,都能使人難以入眠。太極拳既要用心(腦)又要用體。
通過太極拳的修煉,可以使人神經和身體完全放松下來,不但能使腦子在練拳時得到充分的思維鍛煉,又能使緊張的身體和神經得到松弛。而呼吸和意識經過調節,則能達到息停念住(道教認為無息是真息,無念是真念)這時就會進人物我倆忘。
全身透空的境界,可使身體和神經得到松弛,改善睡眠。此外,練習時肌肉伸縮舒張,纏繞運行,產生肌肉疲勞使體內能量消耗,不但達到健身目的,同時腦神經細胞得到合理調節,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
生理效益
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
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
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
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
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
提高心肺功能
練太極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確保氣體能充分交換,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極拳約需時廿多分鐘),此等帶氧性活動能訓練及提高心肺功能。
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
因練拳時各關節、肌肉、骨骼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