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看成嶺側成峰,上下連成“S”、“前二彎曲二后挺”,即頸腰彎曲向前弓,胸骶彎曲向后挺,四個不同的彎曲構成了人體軀干部整體的挺直。
自然的曲度分解了人體的重力,保護了內臟,緩解了大腦的震蕩。而人體之所以能直立行走,從生物力學方面,脊椎的四個自然的“S”形曲度,構成了軀干與下肢的杠桿力作用。
太極拳旋脊、洗髓養生功法
運用太極拳的長、圓、松、抖調節夾脊肌、筋膜,防治脊椎疾病的功法。是以太極拳中的放長身肢,纏絲圓弧運動,陰陽八剛為基礎,對脊椎對拉拔長、伸筋拔骨、關節的圓弧形磨合、松緊卷放,充分調節夾脊肌、背肌及筋膜、肩頸肌、神經、脊柱的橫向轉動,提高活絡、彈性的程度,活血化瘀,剝離筋膜粘連的功效。
再通過抖、彈、松、散使脊椎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達到康復、防治脊椎相關疾病。
練習太極可調節身心,如果持之以恒,對人體各器官、系統都十分有好處,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
1、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練習太極時要求精神貫注,不存有雜念,即要“心靜用意”。這樣,在意識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終集中在動作上,排除了大腦其他思緒的干擾,專注于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使神經系統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同時,思想高度入靜,以意導體使大腦皮層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可以消除大腦神經的病灶。
2、對心血管的影響
太極柔和協調的動作,會促使血管彈性增高,血管神經穩定性增強更能適應外界刺激。太極與劇烈運動不同,運動以后舒張壓會下降,長期堅持鍛煉,有利于防止血管硬化,并且有利于健康長壽。
3、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在練習太極時,常常伴隨著深長的腹式呼吸,做到“氣沉丹田”,這樣就加強了膈肌的運動。膈肌的運動不僅促進呼吸的深長,還增加了內臟的蠕動,促進腹腔的血液循環和腸胃消化能力。
4、對骨骼肌肉的影響
太極要求立身端正、步伐穩健,關節伸屈靈活,會使人養成良好的體型,鍛煉有力的下肢,培養靈活、柔韌、協調的素質,這對人們保持青春、防止衰老會發揮良好的作用。
初學者宜選簡化太極拳
太極拳的流派較多,初學者以練國家體委公布的“24式簡化太極拳”為宜。簡便易學,效果較好。練拳要選在地面平坦、環境幽靜、空氣新鮮的室外或室內進行,好在清晨或傍晚鍛煉。
清晨練拳可使身體各器官活動起來,為進入工作和生活活動做好準備;傍晚練拳有助于消除疲勞。練拳前要做好準備活動,打拳時要調整好呼吸,做動作時呼吸要穩定深長,有利于鍛煉呼吸肌和增進食欲。
可根據個人的體力來調節練拳時間、次數、架子高低和動作快慢,好是每日早、晚各練1次,每次10~15分鐘。打完拳之后,應該有5分鐘左右的放松活動。打完后身體微微出汗,但又氣不喘、周身舒暢,這樣的效果好。
結語:由此可見,學習太極拳確實是有著矯正身姿的作用,對于男女老少,都非常適宜。同時,練習太極拳,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塑造一個良好的身姿,還有助于改善心態,增強我們的自信心,讓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精神倍感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