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的養生運動,對于人的身體具有很多良好的功效,對于學習太極拳的人來說,有的人是追求它的技擊魅力,有的人則是追求它的養生功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談一談太極拳的養生功效。
之所以說太極拳具有很好的養生功效,主要和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和練習方式有關。
太極拳內容豐富,不僅有套路練習形式,還有對抗練習形式;套路練習中不僅有拳術,還有多種器械;不僅有單人練習,還有對練,并且還有多種衍生流派。
這些不同的練習形式和內容各有其運動特點,所以對人體健康有多方面的影響,并相互補充,可以全面促進人的身體素質的發展。太極拳鍛煉對人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等各種根據個人不同的愛好和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太極拳內容進行鍛煉,以達到更好的增強體質的目的。
太極拳派別較多,各有特點,說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太極拳,這是太極拳的優勢所在。
從醫學角度來看,人體一般分八大系統(也有說十大系統),即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而練太極拳,對這些系統都有調節作用,有病祛病,無病健體。這已為無數的事實所證明。
首先、練太極拳可以提高人體神經系統的活動能力
人體的一切活動都是以骨骼為杠桿,關節為支點,依靠肌肉收縮為動力,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完成的。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大,活動減少,肌肉力量減弱,骨中有機成分減少,骨細胞生長緩慢,骨蛋白基質減少,骨質變得疏松,容易造成骨折、骨裂,關節軟骨多發生纖維樣變或鈣化,關節凝結不活,從而易發生各種骨關節病變。
尤其是知識分子、學生等常年伏案,頸項韌帶及周圍軟組織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造成慢性勞損,頸椎病發病率很高演練太極拳對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于太極拳是一種內外結合,一動無有不動的運動,要求動作連貫圓滑協調。
所以說,太極拳不僅適合中老年人養生,同樣也適合年輕人鍛煉,非常有益于身心的。
因此,可使全身各部肌肉,關節都能得到鍛煉。太極拳屬于有氧代謝運動,運動量通過架勢的高低可以調整,屬中運動量,不至于對人體造成損傷,不至于造成缺氧,卻又能達到人體所需。俗話說:人老先從腿上老。
中國道家的養生觀,特別強調練下丹田,就是腰及小腹部位。我國有些專家提出,現代人運動量降低,遠遠不能滿足關節的要求,尤其中醫強調膝關節,把它稱作“筋之府”,大腦稱“神之府”,下丹田稱“精之府”。
練低架太極拳能夠使腿部肌肉發達,腿部的肌肉和血管豐滿,就增強了血液輸送與回流的泵力。通過練拳,大腿肌肉增厚,肌肉群的伸展收縮本身起了一種對心臟血液收縮放泵水作用的輔助功能,就像在下肢增加好多個加力泵。
從運動系統來講,就是重視走低架對身體的優勢。因此這套拳對運動系統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脊柱是人體整個軀體的支柱,是人的中樞所在。打太極拳要求上身中正,身法中正,強調脊骨對拉拔長的作用,從會陰到百會穴,整個脊柱要盡量正、直、并強調用意,使之對拉拔長。
脊柱以及它的兩側,按中醫講的督脈、陽經,以及西醫講的中樞神經系統,都通過脊柱的兩側伸展到全身的各個部位。現在很多人患腰椎肩盤突出和頸椎、腰椎骨質增生,都是平時立不正、坐不正,彎腰弓背造成的,而經常練太極拳的人,腰椎都會很有力量,脊柱一般不出問題。
因為經常虛領頂勁、襠部下沉、氣沉丹田,要求命門往下撐,所以從會陰到百會穴,整個脊柱對拉拔長,對整個運動系統就會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其次、練太極拳可以對循環系統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注重順逆纏絲這個纏勁,四肢順纏逆纏絲,腰左右旋轉,若發力往左發,則先往左轉,往右發,則先往左轉,胸腰的開合,旋轉,手腳的順逆纏絲,加上運動中的松活彈性都充分體現。
另外太極拳是將鍛練意識放在首位,整個套路沒有特別發勁和過猛、過急的動作,因此能松馳緊張的神經,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使內分泌失調與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衡得到調整,降低交感神經張力,并使痙攣的小血管以松馳,從而使血壓自然下降。
太極拳運動量不大,所需的能量可由有氧代謝提供,不存在氧債問題,不會加重心肌缺氧。久練太極拳,可以鍛練心血管系統,使心肌纖維強壯、有力、心跳次數減少,增大心臟每搏輸出量,增加心肌儲備力。
一個人全身的毛細血管平時只有20%左右開放,而久練太極拳,能促使毛細血管開放,并反射性地引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增加。
練太極拳還能通過骨骼肌的收縮,舒張使靜脈血流加速,并通過膈肌的活動對腹壓的改變,使血液盡快經下腔靜脈流進心臟,同時還可以減少肝、胃、腸的淤血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