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
就是要求走架運身要慢。因為習練太極拳是全身性的相互結合運動,是體驗與造就正確身法的運動,也是多種身法相互結合又要與體內的臟腑與呼吸相互配合的整體運作體系,所以就要用慢練的方式去體驗配合,從而達到修練之目的。
如果快練就體驗不到內在的細節而一帶而過,便做不到多處配合的整體運動,也體現不出運勁如抽絲的拳術理念和連綿不斷的體態形象。
之所以說練習太極拳時要慢練,就是要練出太極拳術運身的韻味,體驗出身法要領的運作規范與整體配合的運作效果。
勻
就是行功動態要均勻,無論是動作姿勢,還是神意與呼吸,都要隨著運動的變化而均勻的進行運作,不可越練越快或越練越慢,更不能忽快忽慢,要體現出松靜平慢勻的運作風格和太極拳術的連綿不斷之動態,也要有相互對稱和相互相應的勻稱與默契,要保持有連續性和節奏性的均勻運作姿勢和運作走向,使呼吸與姿勢動作相結合,而保持均勻自然。
意
有人稱太極拳是粘拳,是意拳,的確太極拳練到一定層次時,就可用它的功力粘制住對方,使對方前進不得,后退不能。對于意拳說法就須解開來說,意是須經培養和修練而形成的一定指導能力和意識走向,是身體與意向相結合,從而使隨意機能得到鍛煉而產生效果,也就是意氣力的合成。
這也就是說練習太極拳的過程就是練意的過程和用意的過程,練拳如沒有意念的指導,那就視為空架子,走架是要用意念指導它的方向路線和姿勢形象。
在身法上是用意念指導它的形體的結構與運作的規范,在經絡上要用意念指導它的周天運轉,在氣血上要用意念指導它的氣血混然而轉變為內勁,也可說是內氣,它就是拳術的內功見證,可見意在修練太極拳中起著非常主導的作用。
所以練太極拳時先要練習心與意的結合,使心意合一,從而形成意念的指導統一,這樣在習練拳架時就可使意念與動作一致,久而久之在意念的指導下而使身體在動作中形成內外相合,無內無外的混然之境界,這可促使內氣的產生,有了內氣才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從而達到意與氣合之目的。因此我在拳記中寫到:身是零碎體,全用意合起;身是兩扇門,全靠意打人。
氣
練習太極拳架的根本目的,就是練氣,因為太極拳是內家拳,所謂的內家拳就是要練到內氣。
如何能練到內氣?首先要培養出前在的條件,它的前在條件就是要練好松、靜、平、慢、勻、意的體態行為與運作規范和身法完整,再由用意念的指導而形成體內的隨意機能按照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而進行精湛、細致的高級運動,從而產生出極為神奇的內氣及妙勁,通稱為內氣。如能練到意、氣、力三者合一,就可在技擊的道路上日見功深。
圓
拳論講要有圓活之趣。”圓本是太極運動之規律,所以太極拳術是依照太極學說之規律而編創與修練的,要修練出體態的圓活和氣勢的圓滿,此項要術是在練習上述幾項的運作中細心的體驗各個部位的圓的走向,使每個運作部位都達到圓活,而后再由各個部位運 作進行配合,使部位的圓相結合而逐漸的形成整體的圓。
圓是活的基礎,非圓不能活,有了一個圓活的體態,還要練出圓滿的氣勢,有了圓滿的氣勢,就能支撐八面,圓之動力在內而不在外,要用內在的無形之動,使勁無斷續,為氣動,即所謂氣無定向,活似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