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圓或弧線是趙堡太極拳主要運動形式,趙堡太極拳的招勢運行以圓為宗,有“圈太極”之稱。
形動求圓,內勁圓轉,在意念支配下,周身協調配合,肩、肘、手、胯、足、身都做圓或弧形的轉動和滾動。
使招勢運轉無凸凹、無缺陷、無斷續,身體成為自然虛靈之體。太極拳輕靈圓活的運動方式形成了四兩拔千斤,以柔克剛的技擊效果。
一圓之中八門勁力俱全,圓是化打合一的佳運轉形式。練勁圓轉,技精路捷。
太極拳化力之妙,借力之神,實為力學原理。若能得真傳、功夫足、丹田氣轉、內外合一。
即成渾圓一漾而貫其身,虛感之物而寓靈動,擊左左空,擊右右空,如充氣而圓,無處受力。如簧機受壓,反彈隨勢,壓愈重而彈愈強,力愈沉而空愈深。
挨到何處何處擊,周身無處不太極。即一動無不是圈,從而達到渾厚圓轉,處處順遂,活似車輪,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即滑似魚、粘如膠、柔如棉花、硬如鋼的擊技效果。
趙堡太極拳要求心與意合。心即本心,是大腦的思維活動,人的本意、真意,是沒有任何外界干擾下的自然流露。意即意識、意念。前者為體后者為用。
故曰:“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凝神靜心,排除雜念,回復自然,是本心與意念抱元守一。達到意自心出,拳隨意發,意動形隨,意到勁到的技擊效果。
拳架為意念之載體,行動走架,用意只在檢查身體是否規矩,練勁是否圓轉自然,不要心存如何打人之念。
心貴靜,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狀態。意不能守中,在形則有貪欠偏倚之弊,用則有呆滯不活之病。只有自然而然練就之技法,用時才可達到應物自然之無意識狀態。
趙堡太極拳用人體結構理論指導拳架功法
趙堡太極拳架有三直、四順、六合、三節、四梢等要求,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規矩。
這些要求和規矩符合人體結構的順遂自然狀態,再通過拳架的正確鍛煉,進一步調理人體結構及生理機制。
趙堡太極拳教學時的“捏架”就是對人體各骨節位置狀態的有序擺放,達到認筋識穴,使身體處于一種順遂自然的佳狀態,久練使人體潛能釋放,可強身健體,自衛防身。
拳架與中醫治病健身理法相一致
中醫理論體現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病理,不能僅孤立著眼于人身體本身,而應看到人與自然存在的有機聯系。
趙堡太極拳的拳架功理,圓活緊湊,進退開合都求陰陽相濟。一氣運行陰陽,即是太極。一氣為腹中中和之氣,亦為人之元氣,它漾溢于四體之中,侵潤于百骸之內,流行不息。
拳架功法全借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動靜開合純任自然。舒展筋骨,調和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