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堡太極拳以自然為準則。以圓弧為運動形式,以陰陽變化之法,使身體處處分出陰陽。以輕靈圓活,柔中求剛為原則。
視練者體質階段不同,速度可快可慢,但均勻適宜,架式可大可小,以自然舒展為度,拳架、推手、散手合而為一,樸實無華,簡潔流暢。
和兆元通曉醫學,所創新架與中醫治病健身理法相一致。中醫理論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整體觀。
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病理變化時,不能僅僅孤立地著眼于人的身體本身,而應看到人與自然存在著的有機聯系。
趙堡太極拳的拳架功理,圓活緊湊,進退開合都求陰陽相濟。一氣運行陰陽,即是太極。一氣為腹中中和之氣,亦為人之元氣,它漾溢于四體之中,侵潤于百骸之內,流行不息。
拳架功法全借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動靜開合純任自然。舒展筋骨,調和氣血,以收勞而不極,搖而谷氣消,血脈通暢,祛除疾病,益壽延年之功效。趙堡太極拳練功時辰順應天時,合乎自然規律。
拳理曰:“寅時面南,松身凝神,吐納自然,撮抵橋通,陰陽和合,攢簇五行,子午卯酉,朔望漾應,慎而密之,久行功成。”行功順應天時,使自然陰陽與人體陰陽,先天陰陽與后天陰陽互補,天人一體,收行功佳效果。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體正常的生命現象和生理功能,是陰陽兩方面保持平衡的結果,人體陰平陽秘的相對平衡遭到破壞,出現了偏盛偏衰即發生疾病。
正如中醫理論認為:“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養百骸,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張景岳《醫易義》),身體的氣血、臟腑,經絡失衡是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
趙堡太極拳之理正是導源于《周易》。在拳架著勢中處處無過不及,不貪不欠,陰陽無偏,由外形的陰陽動態平衡,帶動內在氣血、臟腑、經絡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健身、療病、養生之目的。
中醫用五行相互生克乘侮規律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認為內臟的生理、病理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以此制定了培土生金,益火生土,培土制水,抑木扶土等治療原則和防治措施。
趙堡太極拳根據“有諸內,必形諸外”的理論,拳架練法由外帶內,周身順遂渾圓,由內達外,陰陽變易莫測。
拳架著勢圓轉自然,緊湊柔活,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并用五行生克之理指導拳架的步法、技法,使身體靈活而穩健。
趙堡太極拳用人體結構理論指導拳架功法。拳架有三直、四順、六合、三節、四梢等要求。
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規矩,這些要求和規矩符合人體結構的順遂自然狀態,再通過拳架的正確鍛煉,進一步調理人體結構及生理機制。
趙堡太極拳教學時的“捏架”就是對人體各骨節位置狀態的有序擺放,及認筋識穴,使身體處于一種順遂自然的佳狀態,久練使人體潛能釋放,自可強身健體,自衛防身。
趙堡太極拳以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以她輕靈圓活,舒展自然的演練風格,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當前以走向全國,傳及海外。
讓趙堡太極拳為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發揮她應有的作用。一家;身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隨、手足相合,一動兩腿要分清虛實,步有騰挪之勢、欲動之意;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占煞,立足穩當,得機而動,進步必跟,退步必隨,輕巧敏捷,八面支撐。
動靜陰陽是構成太極拳的基本元素,陰陽轉換變易是太極拳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