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流派眾多,每一個派別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編所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趙堡太極拳的相關知識,趙堡太極拳作為太極拳的一支傳統流派,對于太極拳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研究的。
目錄
3、簡述趙堡太極拳的中正 4、趙堡太極拳的身法
7、趙堡太極拳基本功練法 8、趙堡太極拳的耍拳體系
趙堡太極拳
關于趙堡太極拳的學習,我們先了解一下它的由來。
趙堡太極拳是形成于河南溫縣趙堡鎮的漢族傳統拳術。趙堡太極拳以明朝山西王宗岳為師尊,在河南趙堡村內單傳六代,由陳清平老師傳于世人。而以趙堡村傳人和兆元在原來基礎上大改而成。由于趙堡村規嚴,世代祖訓不外傳,所以至今外人對趙堡太極拳知識不多。
趙堡太極拳是由太極拳創始人張三豐,祖師王宗岳傳蔣法。蔣法又傳邢喜懷,傳張楚臣,傳陳敬伯,傳張宗禹,傳張彥,傳陳清萍,傳張敬芝,傳陳英明,傳王慶升,等歷代傳人經數百年的辨理、習技傳下來的趙堡太極拳,趙堡太極拳無論拳架或理論、著作都是有師傅口傳和身教。
可見,趙堡太極拳的發展,離不開這些前輩們的共同努力。
理論有:王宗岳師尊的專著《九要論》《太極行功歌》《捷要論》《運天機輪》《五字訣》《撒手法》還有《論推手》《論擒拿法》和《論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極拳花園中趙堡太極拳是民間流傳的一門太極真功,有著獨特的技擊特點和顯著特征。
趙堡太極拳形成于河南溫縣趙堡鎮,它的起源公認為傳自武當,即由云游道人傳自山西王宗岳,祖師王宗岳傳蔣法。蔣法將太極拳帶回趙堡鎮,并開門收徒,后傳邢喜懷,傳張楚臣,傳陳敬伯,傳張宗禹,傳張彥,傳陳清萍,傳張敬芝,傳陳英明,傳王慶升,等歷代傳人經數百年的辨理、習技傳下來的趙堡太極拳。
功法特點
趙堡太極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為立式畫圓,走立式化圓,是本拳種的核心與特征,整個拳架是從先轉大圈后小圈,猶如春蠶抽絲連綿不斷,里有順圈逆圈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圓,以肘化圓,以胸腹化圓,以膀化圓和以胯化圓。丹田轉動,此乃一圓化太極。
想要將趙堡太極拳學好,我們就得牢牢掌握這些招式和要領。
拳架的演練遵循,(三直)(四順)(六合)和(意貫四梢)等規則,(三直)即頭直、身直、小腿直、(四順)即腿順、腳順、手順、身法順,六合即手與足合、膀與胯合、肘與膝合此乃外三合,內三合有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四梢)為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發為血梢,毛孔為氣梢。
趙堡太極拳架輕靈圓活,動作舒展大方,演練時,步活圈圓,環環相扣,無明顯發力動作,套路貫穿,有柔有剛,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圓為圈、由簡到繁,提高技巧,難度,在演練過程中,練至數趟,一經啟動,旁人觀之、見走圓畫圈,卻找不到頭與尾,猶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
趙堡太極,在走技方面擅長拿、跌、擲、打、靠諸藝,又有各種擒拿與反擒拿動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擊特點甚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繃、履、擠、按、之動作,活步推手,以練采、列、肘、靠、之法。
實戰運用
趙堡太極拳各招式在實戰中都非常實用。良好的使用效果來源于靈敏的反應,周身的協調、發勁的完整,這些能力的具備來源于堅持不斷、規范地盤練拳架和推手練習。隨勢就勢使用招法是趙堡太極拳的原則,不要一味地追求一招一式的運用,要在整體上下功夫。實戰中形勢是干變萬化的,只有整體素質的提高,才能在千變萬化的實戰中游刃有余,戰勝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