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武功,它的出現對于我們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它的意義不僅體現在武術上,同時在醫學養生方面,也堪稱瑰寶,今天小便要為大家講的就是它對于降血脂的作用。
關于太極拳如何降血脂,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中的呼吸規律。
太極拳在強調自然呼吸的同時,尤其對呼氣特別重視。從現代醫學來看,正常情況下,吸氣時交感神經興奮,呼氣時副交感神經興奮。交感神經興奮時,全身處于緊張狀態,心跳加快。
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全身出現舒緩狀態,心跳減慢。在練拳時注意呼氣,交感神經興奮性相對減弱,這時血管就處于舒張狀態,毛細血管舒張,血液流動暢通,微循環灌注,因此使血壓下降,減輕心臟負擔,對防治高血壓引起的冠心病很有好處。
可見,太極拳的呼吸作用,對于我們人體而言,是有非常大的積極效果的。
一項臨床研究顯示,太極拳的慢動作在顯著降低血壓方面與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具有同等效果。練習太極拳還可以改善健身者的心肺血管功能,甚至包括做過冠狀動脈迂回手術的病人。
練習太極拳還可避免過氧化脂質水平增高。高血脂癥患者伴有脂代謝紊亂,其特點是:血漿甘油三脂(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膽固醇(LDL-C)濃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降低。
練習太極拳能使人的血液TC、LDL-C水平顯著下降。長年堅持練習太極拳可調節脂類代謝,降低血糖,增加HDL-C及HDL- C/TC比值,而血漿HDL含量與冠心病發病率成反比。
所以說,常練太極拳對血糖偏高的人來說是一項非常好的的運動選擇。
練習太極拳可使血液非酶抗氧化能力顯著提高,對改善老年人的血脂代謝、提高機體供氧能力、延緩衰老有著積極的作用。
某科研所的資料表明,練習太極拳1年后,血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均有下降。這說明練習太極拳盡管運動強度不大,但同樣具有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
新研究發現,打太極拳不僅可增強心肺耐力及下肢肌力,高血壓、糖尿病人練3至6個月后,甚至可減少用藥量,專家鼓勵中老年人,沒事不妨多練練太極拳。這是專家推薦給中老年人的佳健身運動。
有持續打太極拳習慣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減少量只有不運動者的一半,顯示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護效果。
老人經常練太極拳可以降壓降血糖。有90名50-64歲的中年人及76名65-80歲的老年人參與,分為太極拳組和不運動的對照組,其中太極拳組練習太極拳平均達五年以上,結果測量兩組心肺耐力發現,有打拳習慣的中年男性,大攝氧量較同齡者增加29%,女性則增加15%;而有打拳習慣的老年人,大攝氧量也較同齡者多出18%至19%。
專家還指出,由于心肺耐力(大攝氧量)會隨著年齡漸長而下降,經過持續追蹤這些中老年人兩年后,再度測量發現,有持續打太極拳習慣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減少量只有不運動者的一半,顯示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護效果。
而太極拳的好處還不只在維持心肺耐力,太極拳對增加身體柔軟度及降低體脂率也有幫助。
太極拳的養生作用
1、腹式呼吸,擴大了肺擴量
所謂腹式呼吸多指逆式呼吸,即吸氣時內氣,沿脊椎督脈上行。呼氣時內氣沿前胸任脈下沉,小腹則是吸凹呼凸。內氣前下后上循環一周,功家稱之為一周天。腹式呼吸并非功家所創,實乃所有動物先天之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