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現在一種非常盛行的養生運動,現在練習的人隨處可見,單從養生的角度講,當然是以老年人居多,的確,經常練習太極拳有助于我們身體健康,延緩衰老,同時還對我們的肝腎功能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想要實現太極拳的養生和祛病效果,就需要我們正確掌握學習太極拳的要領。
大家都見過,經常會看到老年人朋友練習太極拳,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練習太極拳可以調理氣血,護肝養肝,放松身心,提升免疫力,延年益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保健方法。
從而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并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所以說,學習太極拳我們一定要掌握意、氣、身三者之間的聯系。
從中國傳統醫學角度來說,“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腎兩虧、陰虛陽浮,出現血壓升高、心虛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食滯便秘等癥狀。
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紅光滿面,并無病容。然而,由于氣血虛虧,腿腳發軟,行動不便,走路時間一長,易導致足后跟痛、膝關節發硬、腰酸背疼、渾身乏力。
中醫認為,人過四十,肝腎易虧,猶如根枯而葉黃。燒水灌肥應從根本著手,滋肝補腎,乃是養生保健的秘訣。
所以說,肝腎的功能對于我們人體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注重保養。
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補作用的食品和藥品外,重要的是加強人體丹田部位和下肢的運動。
因為人體丹田與命門之間(即小腹部位),正是人體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化為精血的關鍵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強小腹、腰、襠部位及下肢運動正是促進人體消化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的基本的環節。
腰脊和腿部增強,自然血脈流暢,精神旺盛,長久不衰,從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諸癥。太極拳不僅強調肢體放松,而且練拳全過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腦抑制與興奮結合,而且它還有利于心態平衡。
太極拳護肝依據
太極拳是一種古老的健身方式,融合了“導引術”和“吐納術”的養生法則,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主張用意念來支配身體,長期使用這種方式能夠很好的調節我們的心態。
從而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并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于通經活絡。首先,突然、強烈的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
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講究的是完全的放松身體,這樣長期堅持有助于經絡的疏通。
其次,太極拳全身性輕慢松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助于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滋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
再者,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三百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