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養生功法,在醫學領域有著廣泛的運用,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疾病,如便秘,通過科學的太極拳練習方法,有助于幫助我們通便,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當中的方法及依據。
對于,太極拳的相關概念,是非常深刻的,它當中包含了眾多學問。
太極拳融合了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中醫的經絡學說、道家的哲學思想和養生術而創編的一種優秀的文化保健體育項目,具有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的作用。
便秘是人的難言之隱,也是常見病、多發病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便秘的發病也迅速增加,成為肛腸科、內科等的高發病,病人增長較快,常易引發肛裂等疾病。
針對這種生活不規律導致的疾病,我們需要從人體生理內部去調節,才能有效根除。
太極拳乃明代武當丹士張三豐所創,打太極拳要“提頂、收臀、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襠、束肋”,要活動得“松、慢、圓、和”,這是有意義的。
提頂、收臀、含胸、拔背,是提起精神、氣沉丹田,使呼吸深細的練法。加上松肩、束肋,能使肺活量和的呼吸動作范圍擴大,為腹壁肌和膈肌對深細呼吸活動的配合,調節了腸道的運動。
意、氣的調節是練太極拳防治便秘的精髓。太極拳主張在以意帶形,形意合一。如果鍛煉到了一定階段,就會進入一種有氣感的狀態,內氣鼓蕩,周身舒泰。它將極大地調節腸功能。
太極拳講究氣沉丹田,通過運氣的時候,也有利于我們腸道的通暢。
我也常建議朋友們打太極拳,并且糾正“太極拳是老年人的運動’’的錯誤看法。太極拳動作舒緩大方,易記易學,對場地、服裝、器械沒有特殊的要求,屬于自然療法,兼具預防、康復和養生醫療功能的運動方式。
值得指出,運動生理學認為:任何運動項目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并且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強度,才可能對增進人體健康,打太極拳也要注意這個問題,要做到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合理的結合,這是取得療效、保持健康的保證。當然這也因人而異,不致疲極為度。
所謂便秘,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它不是一種具體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中醫認為,便秘主要由燥熱內結、氣機郁滯、津液不足和脾腎虛寒引起。
便秘在程度上有輕有重,在時間上可以是暫時的,也可以是長久的。由于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因此一旦發生便秘,尤其是比較嚴重的、持續時間較長的便秘。
患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查找引起便秘的原因,以免延誤原發病的診治,并能及時、正確、有效地解決便秘的痛苦,切勿濫用瀉藥。
太極益氣樁
兩腳平行開立與兩肩同寬,兩腿屈膝微蹲,頭頂要平,頸要豎直,腰脊要正直,上體要保持與地面垂直,松肩,松腰,松胯。
兩臂抬起,左手與腹部平,手心勞宮穴對著肚臍,相距5厘米,右手向后勞宮穴對著命門,呼吸自然。
意念誘導:手心發出金光照亮身體。站樁勞累或年老體弱、病情嚴重者可采用坐式。
站、坐各式可以相互調整。用這個功法每天可多練習幾次,每次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站累了可用坐式。
太極健身法:秘結通散有途徑——倒卷肱健身法
(1)動作操絳松靜站立兩腳開立——兩臂前舉屈膝按掌——落手推掌——轉腰撤掌轉腰屈肘——開步推掌轉腰撤掌——轉腰屈肘——開步推掌——兩臂前舉——落手開立——松靜站立——拍打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