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門養生功,太極拳對于我們的身體具有著重大的積極作用,對于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來說,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治療胃病、養胃的效果。今天小編為大家講的就是太極拳養胃以及治理胃病的相關功效,希望對大家可以有所幫助。
關于太極拳的養胃功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胃與胃病的相關機制。
胃與胃病
1、胃的作用
中醫學講:“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又稱“太倉”,容納于胃中的水谷,經過胃氣腐熟,消磨,下傳于小腸,其精微物質則由脾運化至全身以營養人體,人體后天營養與否取決于脾胃的共同作用。小腸作進一步消化,大腸功能,主要是傳導糟粕。
2、胃病的病理
產生腸胃病的根本原因是人體有益菌組成的菌膜屏障遭到破壞、有害菌及其分泌的毒素侵蝕腸胃黏膜。當腸胃有病變時,可引起胃脹、腸鳴,大便溏瀉,便秘等。
胃病通常產生的原因一部分是來自于我們生活與飲食的不合理。
3、藥物治療的利與弊
傳統藥物在殺滅腸胃有害菌的同時,也殺滅了腸胃必需的有益菌。雖然緩解癥狀,消除了炎癥,但有益菌的減少使腸胃免疫降低,一旦停藥容易再次感染,醫學上稱為“二重感染”,逐步演變成慢性腸胃病。
練習太極拳養胃原理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吸氣收腹,呼氣放松。這樣就形成了對腸胃器官的良性按摩。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此時,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增多,縮短了消化時間。使營養物質吸收更加充分。所以練習太極拳能增加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太極拳講究慢練,同時也可以促進我們的胃消化,當然飯后不能第一時間練習。
在練習太極拳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個動作都要配合腰的旋轉。這樣的呼吸法和腰部的旋轉,不僅防治了胃、腸部疾病(如胃下垂、胃潰瘍、消化不良、胃腸官能癥、食道癌、胃癌),又防治了大腸、小腸疾病(如結腸炎,結腸癌、大便干燥、便秘)。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肉類多,熱量高。出去活動少,步行少。很多人大腹便便,其實肚子一大,壓迫了胸、腹腔。再往沙發上那么一靠,吃的全窩在那里,心臟、肺、胃、腸都伸展不開,時間長了就要得病。
練習太極拳后,柔和緩慢的太極拳動作,深長的腹式呼吸和用意不用力的導引,使腸胃系統蠕動能力加強,消化腺分泌增多,形成對腸胃器官的內按摩,改善消化系統功能,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排便的順暢。
另外,由于配合了腹式呼吸,左右轉腰,多余脂肪就會消耗掉,贅肉去掉了,人走路輕快,行動方便,心臟、肺、胃、腸都伸展開,也不氣喘了。身材一好,也顯得年青、精神,所以也有減肥美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