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從中丹田——肩——肘——腕——右掌(勞宮穴),中氣氣沉丹田。
右式動作相反,意念相同。
收勢,呼吸意念同起勢。后點揉氣海、血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等穴。
機制與功效
轉身推掌動作鍛煉了腹部肌肉,牽動了膀胱經,疏通了陰維、陽維、陰蹺、陽蹺四條奇經,使全身經絡活躍起來,更好地發揮其“行氣血,營陰陽”的作用,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更加協調,改善骨盆血液循環,促進慢性炎癥的吸收,起到調沖任、活血化淤清熱的療效。
太極拳的保健作用
首先,經常打太極拳的人,較少發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變,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較少(占25.8%),脊柱的活動度較好,彎腰時手指能觸到地面的占85.7%;而不練太極拳的人,發生脊柱退行性改變的較多(占47.2%),彎腰時手指能觸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經常打太極拳的老人,血壓平均值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練太極拳的人則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極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發生率較低,占37.5%,而不練太極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來的運動試驗,時常打太極拳的人,反應全部正常;而不練太極拳的人,有35%表現出心臟收縮無力。
第三,能鍛煉神經系統,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極拳時,要求全神貫注,不存雜念,人的思想始終集中在動作上,故使大腦專注于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使神經系統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從而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利于大腦充分休息,消除機體疲勞。
第四,能增強呼吸機能,擴大肺活量。這是因為練太極拳時要求氣沉丹田,呼吸勻、細、深、長、緩,保持腹實胸寬的狀態,這對保持肺組織彈性、增強呼吸肌、改進胸廓活動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中醫學認為,時常打太極拳之所以健身,是因為此項運動能暢通經絡,培補正氣。當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后,便產生腹鳴、指麻等體內行氣現象,再堅持練習,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帶、沖諸脈,同時增加丹田之氣,使人精氣充足、神旺體健。
也正因為上述眾多太極拳的保健作用,所以,時常打太極拳對許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復作用,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后恢復期,高血壓病,風濕性心臟病以及肺原性心臟病,中度神經衰弱,各種類型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腸神經官能癥,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腸潰瘍并發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非活動性肺結核等許多疾病。此外,由于打太極拳可以補益腎精、強壯筋骨、抵御疾病,所以經常堅持這項運動,能防止早衰,延緩衰老,使人延年益壽。
結語:經過以上介紹,大家應該對太極拳的治療原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導致人們生活容易不規律,因而產生各種疾病,這就需要我們經常練習養生太極拳,以此來緩解我們的壓力,并且防治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