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速成要領
當今太極拳早已深深融入了現代生活中,擁有著眾多的愛好和支持者,有資料顯示全球習練太極拳人數已逾一億。歷年來太極拳的教學、習練方法因人而異,至今沒有一個統一固定的模式,如按傳統的“十天學一招”、“三年一小成”而言,大多初學者早已聞而生畏。想要適應現代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太極拳須要有科學、快捷、靈活辯證的教學和練習方法。
一、理論與實踐結合
首先,理論上要了解太極拳的淵源流派、明白所練太極拳的基本要求、風格特點、運動規律、技術方法和招式動作名稱。
各派太極拳的動作要領、拳路安排、風格特點等都各成一體。
有拳共同之處,也有著明顯不同的區別,了解清楚所練拳式的手法、步法、身法、勁法等方面的要求與規律必不可少,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先言明也很重要。
例如:陳氏拳的掌為瓦攏掌、開步要腳跟內側先著地,而其它太極拳就不同了。思想上有了正確認識、習練過程中做到符合要求就容易多了。
有了認識還須多練、多體會。有的人因為做不好記不住而不好意思練。
要知道太極拳看起來較易,要練好就不是那么簡單了,一定須要大膽模仿,多跟多練多體會方能掌握好。待到拳練熟練好,整個人在練拳和生活中都會變得更加自信。
二、基本功、拳路和推手同步進行
基本功包括關節活動、拉韌帶、基本手法、腿法、步法、樁功以及單式動作和幾個動作組合等的練習。
每天安排部分時間練習基本功是非常有助于太極拳的全面提高的,自古就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之說。
除基本功外,重要的是練好拳路。拳路習練應先學練簡短的入門套路,再學練較長的傳統套路,如此省時又便于掌握。
在學拳的同時配合推手練習收獲就更大了。現實中很多人認為練好拳才能練習推手,那是保守的不科學的說法。
其實練拳是知己功夫,推手是知彼功夫,知己知彼也是要走由淺入深的過程,練拳和推手是互相依存、相互促進的整體。
三、先方后圓、先高后低、先簡后繁
練習時先方后圓是不可避免的過程之一。初學時所走的弧線總是帶有凸凹,斷續之形,要走之圓總是偏來擺去,做不到平滑圓活是很常見的。
不妨先放寬要求,只要將大概路線、方向做對即可,待到熟練后漸漸力求圓活飽滿。
拳架有高中低之分,采取何種拳架練習因人而異。不同年齡、不同身體條件,練功時間的長短、功夫的深淺等都要區別對待。
初學的、體弱的和基本功不好的一般宜采取高或中架練習,待動姿勢正確,腿力增強、體質提高后再慢慢向低拳架發展。
高架便于靈活,低架有助于長功。但不管采取何種拳架都應盡量做到舒展大方、中正自然。做到身法與相應步法要配套,也就是高架步子小些,中架步大些,低架步幅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