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應注意“上步腳跟鏟地,退步腳尖先行”的原則。也就是說,進步時,前進腳腳跟先著地,然后逐漸平穩過渡到全腳踏實;退步時,后退 腳腳尖先落地,然后逐漸平穩過渡到全腳踏實。
側行步(橫移步),前腳掌內側先著地,然后逐漸平穩過渡到全腳踏實。
第四、兩腳間要保持一定的橫向距離
間距的寬窄,應以便于身體重心轉換為原則。也就是說,不論進步或退步,要使身體重心盡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由原來的支 撐腳轉換到另一腳
一般的橫向間距是:虛步10~30厘米,弓步20~30厘米(野馬分鬃同肩寬),馬步約為本人2~3腳長。前后兩腳一定不能站在一條直 線上,或左右交叉繞步。并步時,兩腳平行,間距10~30厘米,成小開步,不可靠的很緊或成“八字形”。
第五、步幅大小要恰當
步大,進退擺放不能隨機應變,容易被動失勢;步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內氣下沉和重心穩定。
因此,腳步大小應以腳步舒展、重心穩固、不過前過后、迎送相當、轉動靈活為宜。例如弓步,以一腿屈膝支撐、另一腿自然伸直為好,不可有任何勉強。習練者應結合個人情況,在實踐中不斷體悟、摸索,總結經驗。
第六、兩腳要虛實分明
這既是太極拳運動中對立統一辯證關系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對步法的一個基本要求。
拳論云:“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就是說,太極拳的每個套路,除起勢和收勢時兩腳短暫平行站立外,其余動作無時無刻不在一虛一實、一實一虛的轉換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