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老一輩拳家稱之為“接對方的神意”。“接神意”是聽勁的自然進化的產物,因此可遇而不可求,沒有專門的練法,只有通過聽勁功夫的自然進步來實現。
如果我們把有接觸的搭手聽勁稱為“實”,那么非接觸的“接神意”就是“虛”。
在太極拳當中,所有“虛”的東西都必須有“實”的基礎,“虛”必須從“實”中而來,這是太極拳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原則。
若拳架、推手的功夫為“實”,意識、神意的訓練則為“虛”,此兩者必須緊密結合,相互促進,重視“實”而忽略“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而在“實”的基礎沒打好的情況下就棄“實”就“虛”,追求所謂的高級境界,則猶如空中樓閣,必然阻礙自身功夫的長進。
與此同理,聽勁從“實”中來,卻向“虛”中自然進化,讀者能明白這個道理就行了。
48式太極拳實戰技巧
一、知“勢”
《孫子兵法》中講:“知彼知己,百戰不殆j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所以,知勢既要知己之勢,又要知敵之勢。同時,知“勢”關鍵就是審時度勢,掌握時機和速度,也就是孫子所說的“勢險”與“節短“。
《用武要言》中說:“捶自心發,拳隨意發,總要知己知彼隨機應變。”李亦畬說:“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
平日行功走架時,要練好知己功夫,對自己做到心中有數,明白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技擊時,用我之強擊敵之弱,同時避免敵擊我。
與人推手時,學會知人功夫,當與敵一搭手,便可知其勁欲何往,一抬腿便知其欲擊何處,從而抓住時機,待其一動便可擊其弱處,一擊得手。
二、造“勢”
造勢就是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優勢。“勢”貴在“積”,經過長期而有準備的蓄積和貯存,就如同火山爆發、劍拔弩張般蘊藏著極大的動力和能量。
造勢的初級階段就是不斷加強太極拳架、推手功夫和器械的練習,加強自己的基本功,提高對招式的熟練運用,并從拳理上下功夫,使自己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勢”貴在“變”,“戰勢不過奇正”,要善于在”奇正”之間尋求不斷變化,“以正合,以奇勝”,唯其如此方能“不可勝窮”。
就是提高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可以將不同的招式結合使用,即拳論中的“挨著何處擊何處,何處挨著何處擊”。
“勢”貴在“化”,化被動為主動,化敵之鋒芒,化打結合,達到以少勝多、勝強、出奇制勝的效果。
“勢”貴在“度”,即審視實力、把握時機、巧妙安排,太極拳的各種技擊招法可歸結為一個字,就是“巧”,充分利用人體力學、物理、兵法等知識,來破解敵人的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