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的傳統武術之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的重要的文化建設項目,在我國有很高的群眾基礎,現在有很多人都很喜歡練習太極拳,因為太極拳有很多的益處,那么到底有哪些好處呢?一起看下面的文章。
練太極的好處
首先從心理方面來說,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會影響到生理上的功能。心理健康主要是道德修養、心態平衡。
練習太極拳能夠修身養性,其實養性所指的就是道德的修養,說話說的好氣大傷身,一個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保持好平和的心態,有助于生理上的平衡健康,長期練習太極就能達到這種效果。
太極拳在練習中要求心靜、意專,時時刻刻想著練拳,這樣就能調整自己的意念,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現代人由于生活節奏緊張,造成了精神緊張,長此以往,人就會處于疲勞的亞健康狀態。緩慢柔和的太極拳能調節人緊張的神經,使人恢復精力。
其次從生理方面來說,太極拳能改善人體的神經系統、內臟器官、骨骼肌肉系統等方面的功能。太極拳在練習上要求身正、體松、心靜,其中身正是人體的一個基本狀態。
身正,就能保持脊柱、腰椎、胸椎等骨骼處于中正不偏的狀態,從而使人體的肌肉骨骼達到平衡狀態;體松、心靜,則肌肉不緊張,氣血暢通無阻。
人體的許多病變,如椎間盤突出,都是由于脊柱彎曲,壓迫神經、肌肉,造成循環不暢而產生的。
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立身中正、精神放松,使人體處于正常的生理狀態,這樣就能保持人體生理機能的健康。
再有,人體在運動中,運動神經興奮,就能抑制病灶神經,長久地鍛煉,就能健身祛病。
總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健康的身體會形成良好的心態,而良好的心態也會促進身體的健康。
太極拳性命雙修,就是既鍛煉身體,又調整心態,達到陰陽平衡,氣血暢通,健康長壽。
怎樣學習太極拳
1.先從入門的太極拳學起
自學太極先從一些由太極專家在傳統太極的基礎上編創的簡化版的太極拳,比如《簡化太極拳》和《原地十三式太極拳》,這兩套太極拳的招式都很簡單,動作內容精干,既自己的特色,也能體現出傳統太極的,魅力,因此是自學的佳選擇。
2.要重視其理論的學習和其內功的鍛煉
初學時,為了減少入門的難度,可以不顧內功,按照動作說明文字與圖像,依樣畫葫蘆地學,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等到外形動作大致像樣了,就要逐漸領會和掌握其內功,例如精神內斂,心情寧靜專一的指揮動作、深長勻緩的腹式呼吸、全身肌筋骨節盡量放松以及意、氣、勁的調練等,逐漸進入內外統一的練習。
太極拳是內功拳,古典拳論中指出:“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而在內”。其內外關系是:“意氣君來骨肉臣”。外之所形,無非內之所發,內功練好了,外形動作就會隨之神似。
太極拳之能防治疾病和強身健腦,起主要作用的也是來自其內功。如果只模仿其外形動作,不重視其內功調練,甚至一面手腳畫弧,一面相互談笑,這樣,不僅動作練不好,更獲不到太極拳應有的多種效益,只能起到太極式的徒手體操的作用。
有的人練了多年太極拳,但收效平平,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書法水準高低不同的人,寫同樣一個字,雖然字的結構和筆畫一樣,但看后有不同的感受:高者有神采,有骨力,使人獲得美的享受;低者無生氣,無活力,使人不愿看。
太極的內功練習是它的一大特色,也是比較難學的一項,內功不像外部的一招一式正確或者錯誤都是能看見的,但是內功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只能靠自己的對于太極的把握和領悟去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覺得內功難,而投機取巧,只顧招式的學習,這樣不但不能練好太極,反而會因為學錯太極而傷身。
要避免這種偏向,須在練習套路的同時,認真學習其理論,在其理論指導下練習動作,就能逐漸了解和體會內功的調練要領和重要意義以及其科學道理,并可增強學習信心與興趣,加快學習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