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很喜歡學習太極拳,因為太極拳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太極拳也是一項不受時間,場地,年齡限制的一種運動,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歡,學習太極拳九必須先了解太極拳,那么太極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有哪些呢?
太極拳的宗旨是通過鍛煉改變人的自然運動素質。人身(包括思想和體質)本來就是一個能夠自己運動的統一(有機)體。
人自出生以后,就具一定的獨立運動的條件。隨著生活的前進,在自然環境的制約下(包括思想和體質)培養出的本領,就是人的本能。
這種本能只是被動地對于自然環境的適應,其在思想上的表現,是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反映出極大的惰性。
在體質上的表現,具有一定的運動速度和力量,但反映出極大的笨重性。對于來自外界的侵襲,思想是緊張的,排除的方法是以體力和速度進行直接對抗或逃避。
為了有效地排除各種侵襲,用“強化本能”的方法來解決,即增強體力,加快速度,并在這種基礎上變換運用方式。
它的運動特點是用視覺接收外界攻擊的信號,反映給大腦,由大腦作出判斷,發出指揮信號,使肢體形成見力加力或見速加速的運動形式,表現為間接地反復進行。
主動地攻擊或被動地對抗,其效果就是“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太極拳稱這種直接以體力和速度來排除外來侵襲的能力為“先天自然之能”。這種信息反應指揮系統,稱為第一信息指揮系統。
太極拳則是采取另一條線路來進行鍛煉。它不但不有意地強化人的本能,而且還要對人固有的本能加以改造。太極拳并不否認力和速度的效能,而力和速度的運用方式方法是辯證的統一。
在速度上太極拳的實質是快,但不是絕對求快,而是求速度快慢的辯證統一。對于力量也是如此,不否認用力,但不是追求絕對的力大,而是求力量大小的統一。
前人的經驗和我們的親身感受,從理論到實踐都是合乎辯證法的。太極拳通過一定形式的鍛煉,把人的信息反映到指揮系統,由第一信息指揮系統改變為第二信息指揮系統。
指揮系統有很多缺點。用視覺得來的信號,與攻擊的對方沒有直接接觸,只是表面現象,很多是假象,不是實質。根據假象和表面現象作出的判斷往往是錯誤的,一味地加力、加速會造成嚴重的消耗。
“過力傷血,過速傷氣”,氣血兩傷,人將致病,特別是對體弱患者,從健身和祛病來講都是不相宜的。這種消耗是無益的,主動攻擊易中圈套,被動反抗經常失利,間斷進行留有可乘之隙。
根據這種具體的辯證分析得出來的結論是,太極拳并不否認第一信息指揮系統某些的有效性,但發現它有嚴重的缺點,習慣勢力尤為嚴重,開始練太極拳或有相當水平也難擺脫第一信息指揮系統的影響。
因此,太極拳的鍛煉路線是將人的運動方式從第一信息指揮系統轉化成第二信息指揮系統,形成新的條件反射,養成新的習慣。這種轉化過程的速度和效果需要有一定條件。“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即要自己鉆研總結。
人體的各個系統的運動,都是由中樞神經支配和調解的,只有在特殊的條件下才由大腦先作出思維判斷,再通過中樞神經來支配和調解人體各系統的運動。太極拳鍛煉則要求人體的每一部位的微小動作以及整體運動,都要通過思維有意識地進行,并且有明顯的感覺。反之,不用意則無感覺。因此,練太極拳全憑“心意功夫”。
為了達到上述要求和目的,主要是通過練拳套(俗稱盤架子),按照“用意不用力”的要求進行演練,并以意念檢查全身肌肉群,覺有緊張之部位,應使之放松;對于全身骨骼尤其是活關節,使之節節貫穿起來,增強骨膜關系。
又像蜈蚣一樣,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從而使大腿或小腿等部位產生脹熱,而手心、腳心有蠕動等明顯感覺。結合虛實互相轉變即兩腿輪換著運動,輪換著休息,可使身體得到平均發展。
通過如此輕靈、活潑和自然的運動,在外觀表現為慢、緩、勻、松、靜的形象。若按此運動規律演練日久,可以改變人的性格、形體,原來性情暴躁能轉為和藹可親之人;原來體態臃腫者可轉變成一位豐腴合度的人;原是一位身體瘦弱、弱不禁風者,亦可轉弱為強,轉變成一位體形勻稱而英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