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具有極高的醫療保健效果,長期練習太極拳對于我們的身體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很多人現在都喜歡利用太極拳來強身健體,那么太極拳的好處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一起看下面的文章。
太極拳與脊椎保健的密切關系
研究實驗表明,太極拳的運動原理符合人的正常生理活動。
太極拳調放松,姿勢正確不過份扭曲身體,動作緩慢均行而圓活性,使脊椎處于放松狀態,正確姿勢能改善脊椎的偏歪、變形,促使脊椎發揮正常的功能,減低與脊椎相關的疾病。
圓活的動作可引領內在氣血和順,還可引領精神放松,起到有病治病,無病身健體的作用。
太極拳運動以脊椎為軸心,用腰胯帶動軀干、四肢活動,緩慢而放松的動作,有效地帶動體內氣血運行。
調腰的運動,腰為腎府,腎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和水液代謝;腎主骨生髓,腎與膀胱相為表里,鍛練腰部能起到固腎的作用。
病例證實,人用腦過度會引致腎衰竭,所以生命活動過勞,沒有適當調節放松,同樣影響臟腑的功能。
手腳遠離心臟,血液回流較差,每次落胯的動作都能改善腳的血液循環,然后反射性循環腦部及身體各部位,由改善身體怕凍冷和麻痹等得知。
現今社會生活節奏快而緊張,人體機能和思想情緒需要適當調和。以慢而不滯的動作用少的力量運動,就是放松的方法,當運動次數增加而日子持續,肌肉、關節、脊椎、精神思想都除之而放松靈活,達到生理、心理協調,身體各部分吸收力強。
就好比喻,孩子在放暑假時,生長特別快,因都是處于放松狀態。
太極拳對于慢性病有哪些好處
太極拳是一種非常柔和的運動,既有強身健身的效果,對于慢性病的恢復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可以逐步增強病人體質,所以中醫學把太極拳納入康復保健的體系之中,作為重要的理療手段,在中國很多療養院、康復醫院都引入了太極拳鍛煉手段。但太極拳不能代替中西醫治療,慢性病應首先是在醫生的正確護理下,進行科學的治療。
慢性病人練習太極拳要根據是何種慢性病來選擇適當的太極拳。一般慢性病患者應選擇較舒緩、起伏小的拳種,如24式簡化太極拳。還要根據具體的身體狀況有針對性練習。
慢性病有很多種,不同類型的慢性病有不同的特點,某些特殊種類的慢性病恐怕就需要特殊的關照。
比如下肢活動不便,當然就不能像平時練太極拳那樣蹲得那么深,甚至還可以坐著只做上肢的練習,要因人而異。一般的慢性病,比如心臟方面的、呼吸方面的、神經方面的,在打太極拳的過程中沒有什么需要特殊注意的,只要依照要領做就可以。
有相當一部分打太極拳的人可能是慢性病患者,他們已經把太極拳作為一種治療慢性病的手段,所以不是可以打不可以打的問題,是如何打好的問題,講究方法的問題。
如果你的慢性病是下肢的關節炎,并且已經很厲害了,那么在做屈蹲、蹬腿的時候當然就要減低一點兒了,不要讓它的負荷 太重。慢性病如果僅僅依靠藥物治療,不是一個積極的方法,應該配合一些舒緩的運動,太極拳可以作為一種慢性病康復的醫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