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太極拳的動作很慢,沒有活力,很適合老年人來學習鍛煉身體,但是小編就覺得太極拳這項運動很好,不僅能夠修身養性,而且還不受場地,器材等外部條件的限制,是一項受益很多運動項目。
楊氏太極拳是太極拳種類中的一種,也是至今廣為流傳的一種太極拳,很受人們的喜歡,不僅老年人喜歡,現在有很多年前人也喜歡,因為太極本來也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項目。
副會長程相云同志在太原市西羊市小學就教了一部分小學生。我去過新加坡,新加坡每兩年舉行一屆全國太極拳賽,也有少年學生參加。將來我國的全民健身計劃,從小學生開始起參加太極拳鍛煉,其好處是從小學到中學、大學,以至參加工作,一直到老。現在生活條件好了。80多歲的,90多歲的老人練拳的很多。
有的項目到了一定年齡作不了。比如武術長拳,有的全國或世界武術冠軍,年輕時體力好的時候拿冠軍,但一過鼎盛時期,到一定年齡,彈跳力等體力一差就不行了,很多人身體上還留下傷病,就難以象以前那樣練習了。太極拳平平穩穩,年齡大了更適合,比較容易接受。
有的人覺得抬舉去啊太難了,很難掌握其中的精髓,但是凡事開頭難,何況太極拳還是這么一項復雜的運動,在學習太極拳的時候,思考一下太極拳的用意,久而久之就能掌握到太極拳的精髓了。
休息對神經衰 弱才有好處,氣沉丹田,相對來說就是大腦得到休息。
稍微動動腦筋還是有好處的,現在科學家有新說法:“生命在于腦運動”,是有道理的。年齡大了,拿出一點時間來練拳,今天練一兩式,明天練一兩式,總能學會。動作開始不好看,慢慢就好看了,熟能生巧。
太極拳不僅是武術,它還是健身術、養生術,尤其在醫術上作為醫療手段很起作用,但不是絕對的,不是練拳治百病,長生不老。
雖說太極拳對人們的慢性疾病有好處,但如果不能夠長期堅持是河南看到效果的,它的好處只有長期堅持練習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實踐證明,太極拳是一種合乎生理規律的健身運動,是一種良好的養生保健方法。我國學者應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從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的影響,得出了太極拳具有的廣泛的養生保健價值。
練太極拳的好處太極拳是一項在我國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運動項目,堅持練太極拳對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和提高生活質量大有裨益。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活動與健康關系密切。樂觀向上的心境有益于健康,而過度的喜、怒、哀、樂、悲、恐、驚等心情都會給健康帶來危險。
太極拳認為“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其中在養心,要求清凈無為不茍求自我,泰然處之的自足心態。通過自我意念控制,使身體和精神獲得大程度地放松。
太極拳修煉到一定層次,每一次演練都力求是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性的自我凈化,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內心的自我更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是達到太極拳對心理調節的高境界。
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只重視太極拳的強身健體的功能,其實太極拳能有效地磨練人的精神,發現人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心理平靜下來,太極拳的演練本身也是一個意志行為過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不斷提高水平的同時,也不斷發展自己意志水平。
在人格方面,使人變得剛毅、開朗、樂觀,學會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動機;學會解決動機斗爭的矛盾;使自己的個性傾向更趨于成熟。
太極拳活動還能增加人與人之間互相接觸的形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人忘記煩惱和痛苦,消除孤獨感。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與身是相互協調、相互影響的。
現代社會人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系比較緊張,心情急躁,感情容易沖動。太極拳活動持久而又耐力,從而增加自我控制能力,使情緒更加穩定。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機能狀態和心理狀態會發生自然的衰退,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太極拳不僅能夠減緩身體的衰老,而且使精神世界青春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