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定期的體檢,是對我們健康的負責,是了解我們身體的方法,但是我們拿到體檢報告時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結果到底是怎么樣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規(guī)體檢的結果分析以及體檢的意義。
體檢報告
一、肝功能
可探測有無疾病和肝損害程度。常用的肝功能檢查項目有丙氨酸轉氨酶(ALT)或稱谷-丙轉氨酶(GPT)、門冬氨酸轉氨酶(AST)或稱谷草轉氨酶(GO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肽酶(GGT)、總膽汁酸、白蛋白/球蛋白(A/G)、總膽紅素(T-BiL)和直接膽紅素(D-BiL)。
在各種酶實驗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細胞損傷與否及損傷程度。各種急性病毒性肝炎、藥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細胞損傷時,血清ALT敏感,在臨床癥狀如黃疸出現之前ALT就急劇升高,同時AST也升高。
二、血壓
并不是一次檢測超出正常值就能判定高血壓病。每次體檢,測量血壓已成為常規(guī)項目。通常舒張壓超過90mmHg或收縮壓超過140mmHg都可以成為高血壓.不過,要診斷為高血壓病并不是一次檢測血壓高就一定是高血壓。
無論血壓過高或過低都會有損健康。血壓低會讓人感到疲乏、無力,而血壓高則會引發(fā)腦溢血、中風、心臟病,甚至腎臟疾病。所以重視血壓其實是對心、腦、腎的保護。雖然一次檢查并不能判定絕對得了高血壓或低血壓,但如果不在正常范圍內,就需要大家的警惕和進一步觀察。
三、血糖
糖尿病的危害在于一系列并發(fā)癥。在體檢報告中,生化類檢查中幾乎都會有血糖這一項,而體檢時的血糖通常是空腹血糖。在確診為糖尿病之前,一般會有三個階段:一是餐前血糖不高,餐后血糖高;二是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不高;三是餐前餐后血糖都高,這個時期稱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會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比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是不可逆的,會引起失明;糖尿病腎病,則會引起腎功能衰竭,后導致尿毒癥;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會引起全身疼痛;糖尿病足,會因為雙足知覺不靈敏,容易被燙傷,導致老爛腿;這類病人還不能做手術,否則傷口不容易收口。
四、尿檢指數
陽性或偏高并非一定有問題。在尿液檢查中,通常會看到蛋白質、白細胞、隱血等項目,如果這些項目出現陽性,很多時候體檢者會非常緊張,不過,陽性并不一定表示有問題。尿液檢查標本的正確收集非常重要,好要收集中段小便,這樣不容易把一些可能影響檢驗結果的雜質混入其中。比如在女性月經期間檢測尿液,就可能會查出隱血;而收集了前段的尿液,則會因白帶混入而引起蛋白質陽性。
看到體檢報告上偏高或偏低的箭頭,不要太過緊張,很多項目單獨偏高問題不大,比如尿酸偏高,而血糖、血脂、血壓都正常,而且也沒有肥胖,那只要少吃點豆制品、海鮮,飲食控制好了就可以了,但如果其他幾項也高,那就要警惕代謝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