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部分人都做過體檢,但是大部分的體檢常識大家不是很清楚,在大家的認知中是有許多的體檢誤區的,心理體檢是跟身體健康是有關系的,中醫體檢也并不是把脈看診,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體檢誤區吧。
體檢常識
誤區一:健康體檢就是傳統生理體檢
熟知的體檢內容無非是身高體重、心肝脾肺、血脂血壓血糖等項目,年復一年難免生出“走過場”的感覺,但隨著體檢行業的發展,許多更先進全面的體檢方法逐漸得到了普及。目前,除了傳統生理體檢外,公認的健康體檢還涵蓋心理體檢、中醫體檢和功能醫學檢查等多個領域。
心理體檢是通過專業的心理量表使體檢者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醫生結合體檢者的其他情況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
中醫體檢則是利用中醫理論,通過傳統中醫技巧和現代化中醫檢測設備,了解體檢者的整體健康狀況,辨識其體質類型,并配合中醫調養達到治未病的效果。
至于功能醫學檢查則是通過詳細的問詢和專業設備的檢測,在器質性病變前發現功能性健康問題,可以說是傳統生理體檢的前端產物。
誤區二:健康體檢就是疾病篩查
通常認為體檢的目的就是確定自己是否患病,一旦確定“無病”,體檢單便可以扔掉了,這實際上是把體檢報告誤當成疾病診斷書了。
嚴格意義上,健康體檢并不具備診斷功能,例如在血糖的測試中如果體檢者含量超標,那就需要再進行糖耐量的測試,從而判斷是屬于糖尿病、糖耐量受損或者是偶然性超標,可見健康體檢與疾病診斷實際上是兩個概念。
健康體檢的真正價值在于“治未病”,其目的是通過對危險因素的警覺和防治,達到正確進行健康管理的目的。換言之,健康體檢的價值不在于“確定是否患病”的質的判斷,而在于“掌握自身健康程度”的量的認知。
誤區三:心理體檢和身體健康無關
人類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就像一位了不起的音樂總指揮,將心靈的信息通過神經遞質傳遞給身體的每一部分,而身體又反過來影響情緒。
古書中常說某人被氣得“七竅流血”這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當一個人暴怒的時候,他的腎上腺素就會激增,血壓將暴增幾十倍之多,在極端條件下確有可能七竅流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