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健詞:年齡
不同年齡檢查內容不同
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生理特點,所以健康體檢的重點就要根據相應的年齡段來決定。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個系統、器官功能和結構都會發生退行性的改變,很多的特定疾病的危害及死亡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的。
1歲以內的嬰兒,在3、6、9、12個月各檢查一次。前三次檢查的項目主要是身高、體重等體格測量和評定、心肺聽診;在第12月的檢查,還包括智力測定和血常規檢查。
1歲至3歲的幼兒每半年要體檢一次,體檢項目包括身高、體重等體格測量和評定、心肺聽診。
學齡前(6歲以下)兒童著重檢查先天性疾病及過敏源,在成長過程中應該注意生長激素及微量元素、聽力、視力及口腔衛生的檢查。學齡期(6~14歲)的青少年需著重檢查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一般體檢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血壓、視力、沙眼、口腔、心臟、肺、脊柱、平足、血紅蛋白等。
對于19歲及以上的成年人,由于工作緊張、壓力大,活動范圍廣,患傳染病的幾率相對較大,包括肝炎、消化道感染、呼吸系統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因此20~30歲的年輕人要特別注意肝功能、血常規五項及胸部X光檢查。
40~50歲的成年人身體已經開始出現輕度失調,應該重點關注脂肪代謝問題,注意心電圖、血脂、血糖、腹部超聲波檢查,經常使用電腦的白領要做脊椎檢查。男性要做前列腺檢查,女性要做卵巢、子宮及乳房檢查。
步入60歲的老年人,體檢間隔時間應在3個月左右,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梗塞、惡性腫瘤以及呼吸道疾病等是老年人的檢查重點,具體項目由醫生酌情決定,但每次都應檢查血壓、心電圖、X線胸透和血尿便常規。
關健詞:個體化
讓體檢告別“一刀切”
體檢內容不能一刀切,人人一個樣。“個體化”檢查,才能有效發揮體檢的作用,使人們真正掌握健康的“主動權”。
健康體檢的種類及項目繁多,有效的體檢應該根據個體的需求兼顧基礎性和針對性。一般來說,以下這些基礎項目必不可少:身高、體重、血壓、脈搏;內科、外科、眼科、五官科常規檢查;血、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心電圖、X光胸片、B超(肝、膽、脾、胰、腎)等。